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33|回复: 62

中国扇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扇子的渊源与发展

周朝
  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
  许多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崔豹《古今注》云,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
明扇"。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图一)


图一  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执长柄扇图象

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图二)。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长1.76米,是一种仪仗用扇,由奴隶或仆从执掌,用以障尘蔽日,也象征主人的权威。
这种扇古称"翣(sha)",又称障扇或掌扇。《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世本》曰:"武王作翣。"从这些记载中了解到,扇古写为"箑", 又作"翣"。《小尔雅·广服》:"大扇谓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见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种仪仗用的长柄扇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 《步辇图》中(图三),及山西太原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也可见到(图四).
  供扇风取凉用的羽扇出现得比较早。据晋王嘉《拾遗记》云,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
、“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尘尾而笑。“后经宋玉侃侃而辩,羽毛扇才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魏晋南北朝时,“尘尾扇”、“羽扇”和“比翼扇”相继出现。


图二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长柄扇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木制柄,扇面用篾丝编织,面四周用布包边。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晋
  麈是领队的大鹿,士大夫手执尘尾或尘尾扇作清谈,含有"领袖群伦"之意。北魏石刻"飞天"(图五)中飞天女一手执翟,象征飞天时的翅膀,其形状与羽扇十分相像。




图三 唐 阎立本《步辇图》


图四 宋 山西太原开化寺壁画

  汉墓中画像石上刻有扇的图形,也有少量发现,如山东安邱县汉墓是5O年代初发现,墓中有画像石16块,在北壁上的石刻上就有如厨刀状的扇图案。壁画在汉代也已流行。在壁画上绘有扇的最早实例应该是5O年代初在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在多处壁画上绘有团扇状(图六)。还如l979年发掘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内的壁画,其墓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O年)。在北壁的壁画上共绘女子7人,居中一人比较丰满,头戴峨冠,右手举手版作吩咐之状。旁边六人比较修长清秀,头梳双丫髻,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团扇呈长柄长圆形。




图五 唐 阎立本《步辇图》

图六 宋 山西太原开化寺壁画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
  唐代昭陵新城长公主墓中壁画内绘的扇,是目前发现唐代壁画中最早的。在墓内壁画上绘有长柄鸭蛋形扇。最早的扇为竹制。汉·班固的《竹扇赋》,不仅能补充、证实,更能相映成趣。“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其诗从竹的生长,乃至扇的材料,制作形状和作用都加以描述。竹作为扇的主要材料源远流长。晋·许询也有诗,咏竹扇。“良工眇芳林 妙思触物骋 蔑疑秋蝉翼 圆取望舒影”


图七 张萱 捣练图(局部)(唐)

  此诗所描绘的竹扇的工艺非常精巧,扇面上编织的竹篾薄如蝉翼。其面为圆形,而流传的“羲之书扇”这脍炙人口故事中的扇是六角形的。《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蕺山时,一老媪持六角竹扇以卖,羲之书五字于扇上。媪初有愠色,羲之曰:‘但亏右军书,求百钱’。人竞买之。”其实在晋代,扇的形状已有多种。质地除竹扇外,还有蒲葵扇,也是常见物。“晋,谢安乡人有作蒲葵扇五万,安执一把用之,士庶增价数倍。”羽扇的故事在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上记载:“(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



图八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唐)

  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冷然自凉。"然而关于扇的著名诗,却要数汉·班婕,汉成帝宠妾纨扇诗,《怨歌行》“新制齐纨素 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一把纨扇寄托着爱情的悲欢离合,名为团扇又名为合欢扇,更流风余韵。晋·桃叶的《答团扇歌》与其真是交相辉映,异曲同工,同病相怜。“七宝画团扇 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耽暑 相忆莫相忘”扇中的爱情故事流芳百世。而赞叹扇的诗、词、赋、铭、文真是多得美不胜收。


图九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

  唐代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云:"藤缕雪光缠柄滑,篾编银薄露华轻。"这种白竹扇子用雪白光亮的细藤丝缠绕在扇柄上,扇柄非常光滑、竹篾丝编织而成的扇面细巧发亮,犹如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粉,扇面上隐隐露出盛开的鲜花图案。这说明竹扇的制作到了唐代已巧夺天工,这种福州白竹扇子已是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了。
  随着丝绢纺织技术的进步,绢宫扇(又叫团扇、绢扇、纨扇)开始流行。汉班婕妤、南朝梁武帝萧衍、唐诗人刘禹锡和杜牧。宋诗人王安石等都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


图十 南宋 江苏金坛县茅麓公社出土雕漆活柄纸团扇

  唐代扇的实物,目前仅在新疆阿斯塔那的唐墓中,曾出土木柄绢质的团扇,长柄,扇面上绘有花鸟图案。后代张萱,是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捣练图调》(宋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绘有一女子手持短柄腰圆形团扇。中唐时期的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中可以看到一位妇女手执绘有牡丹图案的长柄团扇。更有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绢本,设色,描绘宫廷中妃嫔、宫女的日常生活,全图共13人,有作挥扇侍立,扇呈长柄团扇,扇面上有一对鸾凤。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又名《七贤图》。图中有一位高贤手执短柄扇。而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大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抬辇,扶辇,更有持扇,打伞,各具姿态。其扇应是障扇,有障尘蔽日之功用。又如张萱《皇后行幸图》中,皇后身侧及前引的随从高举的长柄大物,也应是障扇。


图十一 元 《牡丹图》缂丝团扇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高22.6cm,宽26.3cm
扇面以原色熟丝为地,用彩色金线织牡丹图,具有装饰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存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四段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管乐,袒胸露腹,挥扇听乐,旁有一侍女也手持长柄团扇,上绘有树、山等画。如果我们稍加归纳,不难看到《七贤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男主人手执的是短柄扇,而且扇面外已带有木框。另《捣练图》中的执扇女在扇炭炉,所用的也是短柄,其余服侍主人的侍女所用的扇子全部长柄,壁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从时间早晚分析,扇面似乎逐渐由圆形向方形过渡。形成多形式扇面品种。


图十二 全玉扇
用安吉毛竹制成蜡黄玉润的水磨玉骨做扇篾。

  我们的祖先先后用羽毛、竹篾、绢纱制作扇面,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后来又用纸来糊制扇面。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公社发掘了一座南宋太学生周瑀的墓,出土了一把雕漆活柄纸团扇(图十)。这把扇的制作极为精巧,它以细木杆为轴,用细如鬃毛的竹篾丝做扇面的骨脉,再糊上纸做成扇而。扇柄以脱脂法用黑红两色施以髹饰,多至10多层,厚达2至3厘米,然后镂空剔透成对称的三组双云头如意纹,整个雕漆柄和上端的木杆不相连接,扇风时扇面中间的木杆可以在雕漆套柄中旋转而不会脱落。



图十三 南宋 江苏武进出土戗金漆奁
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
  我国从宋代起大量制作折扇(又叫"折叠扇"、"聚头扇"),折扇扇面少数用绢(图十一),多数用纸裱糊(图十二)。宋代赵彦卫认为我国的摺扇是从朝鲜传入的,他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朝鲜)。" 其实我国在南齐(479-502年)时已有摺扇了,《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通鉴》注云:"腰扇即摺叠扇。"我国历史上出现折扇的最早的实物见证,是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图十三),这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现在珍藏在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折扇(图十四)。从此幅图可看出,早在南宋折扇已广为流行。



图十四 江苏武进出土戗金漆奁上"园林仕女消夏图"

  明代之前,折叠扇少见,无流行之势。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折叠扇始于明永乐年间。折叠扇是因为受到永乐皇帝喜爱,所以在明初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刘元卿《贤奕编》记载:“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永乐皇帝朱椽对折叠扇垂青,众大臣得到赐赠,倍加推崇传播,世俗之见日趋改变。同书又记
,"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而折叠扇首先在宫廷中使用,作为御用到地方上普及总是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从目前流传的及出土的明代折扇,主要都是明代中、晚期。而且主要产地是蜀、吴二地。



图十五 沈周 山水金扇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
  明清两代我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虽是艺术虚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同时,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图十五)、唐伯虎(图十六)、仇英,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常州著名画家浑南田,都有扇面书画佳作传世。
  除羽扇、竹扇、纨扇、折扇外,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扇种,清王廷鼎《杖扇新录》中记载的就有芭蕉扇、鸭脚扇、麦草扇、槟榔扇、茧扇等。其中茧扇的制作十分别致。书中还说到,浙东人于蚕吐丝时,用光漆圆盘置十数蚕其中,以物盖之,蚕往来组饪,适如盘样,丝尽而止,出其茧,粘作团扇,光洁匀密,非纫非织,谓之茧扇。



图十六 唐寅 牡丹金扇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现代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出产的名扇不胜枚举。浙江湖州、湖南岳阳、江西吉安的羽毛扇,北京、杭州、苏州、绍兴、安徽泾县的折扇,广东和福建的蒲葵扇,四川垫江的棕榈扇和自贡的龚扇,浙江、山东的麦秆扇,成都、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广西阳朔的画扇等等,都名闻遐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杭州、苏州生产出芬芳宜人的檀香扇,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此外,苏杭两地还生产合撒自如的折扇、秀美雅致的绢宫扇
、精镂细刻的象牙扇,因而成为全国制扇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图十七)是当时杭州扇业公所墙界的照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一些风格特异、材料新颖的塑料扇、袖珍扇、帽扇,自开扇、多功能光导工艺扇等相继问世。现代生活使扇子纳凉驱暑的作用相对减小,但扇子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将永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图十七 解放前杭州扇业公所墙界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扇子的结构与特点

柄扇
  柄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编扇(图一)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图二)(图三)。



(图一) 湖北马山砖厂
一号战国墓出土竹扇






(图二)
清 布鸽羽毛团扇
现藏广东民间工艺美术馆

  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图四)(图五)。



(图三)象牙柄雕翎扇 现藏南京博物院

通柄长51.5cm,柄长10.5cm,柄结长13.5cm
扇面由十二支精选的雕翎作对称排列组成
扇托镂刻卷草福寿图案。




(图四)细玉扇坠四件 现藏南京博物院

清 玉蝉:长4.45cm,白色,蝉背面略泛土黄色,蝉形,上端有两个小孔可穿绳。
清 鱼形坠:高4.9宽1.6cm,作鱼形,色质仿旧玉。
清 白玉勒:长3.2cm,白色,纵贡一孔可穿帝,
上刻"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王琀蝉:长6.9宽3.6cm,灰色半透明,蝉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柄扇历史较长,所以种类多,质地杂,良莠差异大。除引风纳凉外,还有表示身份的,如车驾上,仪卫的障扇。

  (图四)翡翠扇坠四件 现藏南京博物院

清 翡翠小锁:横长2cm。
清 翡翠鸳鸯荷花牌:长4.7宽3.2cm,浮雕荷花及鸳鸯。
清 翡翠八结:长2.8宽3.9cm。
清 荷花翠玉佩:长4.5宽3.5cm,白绿相间雕有两片荷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扇面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
  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图五)。 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
    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人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  

(图五)苏州扇厂的师傅在裁切纸折扇的扇面

  制造泥金的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称“
浑金”。现在有的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
  根据《芥子园画传》记述,泥金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
。而苏州《姜思序堂》的制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
  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   

(图六) 描金

  而洒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是工艺上的不同。它们是先在扇面上施胶,然后将金箔以小片密集状洒上扇面,成雨夹雪洒金面,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
;也有称“洒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称“片金”,也有称“洒金”。如全部布满金,即称“冷金”。有些扇庄将一面是冷金
,一面是白面的称之为“半冷”。实际上泥金
,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见的几种,都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别
。而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并非如陈述那么简单
。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艺,有自己的专门客户、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所以对各种金扇面的称呼也不同,如有“韵松堂拣制全特加重赤泥”、“九华堂宝记监制元赤冷”、“王星记制品杭半赤冷”……。

(图七)彩绘绢面折扇 杭州王星记扇厂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明:《五杂俎》载:“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
,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以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图六),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
、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还如《长物志》记载:“其画……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图八)清 《牡丹图》绢面 现藏南京博物院

  扇径26cm,柄长14cm,为黑漆木所制。扇面为绢地,上用工笔彩绘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画法纤细,似为闺阁丹青。

  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从目前所见的传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谢缙的《汀树钓鱼图
》等。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图七)(图八)(图九)
  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
。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真是判若云泥
。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
、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
  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
  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
,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

(图九)赵之谦 为幹臣花卉行书白面折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扇骨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
;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谓之“红花绿叶”。 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图十)、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
,称怀袖雅物”。明·文震亨《
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
,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录》曰:“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图十一)、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图十)清末民国初 象牙微刻折扇扇骨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确实,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
。如是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如乌木、牙、骨(图十二)、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这两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

  
(图十一)《松鹤图》工笔彩绘拉花檀香折扇
苏州檀香扇厂制 黄元龙设计、绘制

扇面用工笔彩绘,红日高照,群山起伏,古松盘曲苍翠,群鹤或立或舞,扇骨用细拉花图案衬托扇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打磨中,水磨具有独特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有天成之美的,如湘妃,斑竹等,本身丝纹缕缕,彩纹斑澜,花斑点点,一经水磨,更具晶莹悦目、疏密自趣。而髹漆是对材料不足的弥补。如打磨贵在天趣,则髹漆妙于人工。髹漆早在明代已流行,日趋花样增多。主要有单色漆和斑纹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金星珊瑚漆和细金雨雪满堂,前者以珊瑚红漆作地,洒以薰黄的银箔碎片。后者也是珊瑚红漆作地,而洒金片如雨夹雪。还有波罗漆和各种八宝漆
,更有之嵌螺甸等工艺(图十三)。特别是“漆心玉边”
,在大骨中间漆以花色图案、留出骨边作为边框。髹漆主要使扇骨漆光闪烁,既五彩缤纷,又不失文静玉润之雅。雕刻是对扇骨的装饰(图十四),首先选图案,题材丰富
,无所不取。但做工之精良却是关键。特别是反映雕工之水准的是竹雕,浅刻与深刻,尤其是“留青”。留下竹青为纹,露出竹黄为底,烘托层次,对比色彩。

(图十二)常州产"三楞扇"扇骨
用水牛肋骨漂白后制作。

  对不同质地的扇骨,还用镶、嵌、画、烫等手法进行装饰美化。如木骨有嵌有烫、漆骨则有刻有画……。真是变化万千,佳构巧思,妙趣无穷。难怪在明清时期能出现如此之多的制骨驰名者
。明《长物志》云:“……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
(图十三)苏州扇厂的师傅正在挂屏折扇的扇篾上涂黑漆

  扇骨的形式相对说来较为简单,而其细部如肩、头的变化繁多。扇骨的长、短、多、少、宽
、窄及式样决定了扇子的形状。但主要取决于扇肩和扇头的变化和扇骨的数量。扇肩通常在大骨的偏下方,若在中间为对开肩,若偏上称“倒肩
”。扇肩也分有肩、无肩。肩头变化多,有排茄
、古方、燕尾、玉兰、梅花、如意、竹节……。
常见为方形、圆形。大骨,一般分花式和素式两大类。花式以曲折型,素式为平直型区分。两类均有宽窄、长短之分。
  折扇的品种甚多,由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场合各异,而各取所需。如男式以九五·十六或九五·十八;而女式较小,为七寸·卅……。

(图十四)苏州扇厂的师傅正在折扇扇骨上刻字镂花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扇头
  扇头:扇头,亦称“端”。其造型是折扇中最具特色与魅力的。据乾隆《吴县志》载:“马(勋)圆头、李(昭)尖头、柳(玉台)方头、蒋(苏台)沈(少楼)方圆井精、各擅其巧。”而流传至今的扇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枚不胜举(图十五)(图十六)。其实,对扇骨的收藏重视要数苏州。扇骨作为民间工艺品,在苏州不仅流传很多,而且在5O、6O年代制骨名手云集。特别是文博系统的一批老专家,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家与文物鉴定家。在他们手中进出的扇骨均可以“万”来计数。为苏州博物馆征集了一大批成扇、扇骨。同时他们还常将自己家藏的,或刚征集到的,结合馆藏的扇骨、成扇来进行比较,商讨,鉴别。通过切磋琢磨,区别仿造与新创作的,并定期举办一些小型鉴赏会来提高鉴赏水平。甚至举办多次成扇、扇骨展览。将部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扇头按时代绘成示意图展示。有些专家家藏的扇骨之精,扇头之美,难以言表。讲到扇头的变化无穷,佳构百出,妙趣无比。其发展有一个连续性、继承性,有些扇头虽然为元、明时期的,而在清代民国还在继续使用,仅将扇面换之。特别是仿造,各时代都有,直至今日。



(图十五)扇头演化举例图一




(图十六) 扇头演化举例图二




扇钉及其工艺


  扇钉及其工艺:“画龙点睛”,小小扇钉,对一柄精骨名画扇显得那么的重要,称之谓“扇骨尾部之枢钮工序”。先打眼,贯入牛角钉,再用火烫加帽。而要烫成帽,也不那么容易。一般用“钳烫”和“钻烫”方法
,这样不仅钉轴不会脱销,还能有“鼠眼”,俗称“一粒椒”、梅花等多种花式出现。特别是,有些讲究者,为了点缀扇骨,在鼠眼上加上螺盖。还有些为了美化扇头,将一些扇头面积大的,如松枝圆头、花鼓圆头、开肩茄圆头、大圆头、葫芦圆头、正圆头、荸荠圆头(图十七)、琵琶圆头等。在大骨头部外,将一些圆形、环形,菱花形及其他图形的翡翠、白玉、宝石,各色的料器或金、银、铜的薄片镶嵌。然后烫钉。有的在钉梢上加帽钉,通称螺盖。其螺盖和镶嵌物或相映成趣,或画龙点睛,或浑然一体。使扇骨整体色调和谐,明快。特别是一些髹漆,嵌螺甸的扇骨更讲究扇钉的点缀。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争艳的民间扇艺

羽毛扇:


  
羽毛扇:

  羽毛扇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
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图一)。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
,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图一)彩绘松鹤图鹅毛团扇


  
  羽毛扇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大型禽鸟的羽毛。如有麻褐花点的鹞鹰翮羽、乌黑锃亮的大雁硬翎、五色斑烂有翠绿翎眼的雄孔雀尾羽(图二)、有圆褐斑纹的猫头鹰的飞羽、雪白色淡灰色的仙鹤或白鹅的硬翎(
图三),都是制作羽毛扇的好材料。禽鸟每翅通常有十片羽毛最适于做扇,从翅膀的外端算起,从一至五依次称作“千金”、“合度”、“阔度”、“大屏”
、“二屏”,第六至第十羽因细毛挺硬,形如匕首,都称“刀翎”,它们都是制作羽毛扇的上等用料。






(图二) 孔雀毛折扇 现藏广州民间工艺美术馆


  
  制羽扇时,要经过采羽、选羽、刷羽、洗羽、理毛、修片、缝片、装柄、整排、饰绒等许多工序,如果要改变羽毛的原色,还需染羽(图四)。凡制作羽扇,羽片排列必须两边对称,一般只能在一只禽鸟身上拔取左右两翼的同一位置的翎毛来配对成型。如果猎户在捕杀时洒落了一根翼翎,就得另找一根长短、色泽
、部位都相同的翎毛来补上。

(图三)牛骨篾细拉花绒毛扇
浙江湖州羽毛扇厂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扇有高档、中档、低档之分。在清代
,一把特高档象牙柄雕翎扇,要值一百多两银子。清王廷鼎《杖扇新录》记载:“雕翎扇:咸同以来(按:指咸丰、同治年间),都下盛行雕扇,王公大臣皆用之。一羽长尺外,阔一二寸。扇形长方,一扇列九羽为率
,价须十金。若七羽、六羽者尤贵。羽出北口,赭质而白章,亦有黑白各半,又有上下全黑、中间寸许白者,名‘玉带’,值数十金,甚有至百金外者,柄用象牙。”可见雕翎粗壮宽阔、颜色庄重罕见的就贵重。
  1951年制扇艺人精心制作了一把象牙柄雕翎扇献给毛主席,这把扇与《杖扇新录》中记述的高档雕翎扇相仿佛,现在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扇: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图五),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图六),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绢宫扇的扇面上常绣有花鸟、鱼虫、山水,也有绣人物、佛像的。我国的刺绣,在宋代已非常精妙。



  (图五)清 《碧桃蝴蝶》纳纱绣宫扇
现藏故官博物院

扇通长50cm,扇面上宽32.3cm,下宽29.1cm,以绿纱为底。绣纳整枝桃花和飞蝶,此扇为清宫遗物。

  (图六)清 《松、石、灵芝图》
慈禧大后用过的纨扇 现藏故宫博物院

白色绢面,工笔彩绘,红木框柄,框架用古锦缎包边。

这把纨扇正上方盖有"慈禧皇太后之宝"的方印,“瑶林瑞气”四字是“光绪戊申孟夏下浣御笔”,即光绪皇帝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四月下旬题写的
,下盖“天贻万吉”的长方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藤编扇:
  
  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图七)。

(图七)清 藤编八角扇 现藏南京博物院

  通柄长33.2cm,面纵横20cm,扇面用枯藤编制,类似八卦形状,扇柄焉红木所制,整个造型小巧玲珑,为清宫用扇。




麦秆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以采缕结出栀子花、古钱、卍字诸形,皆儿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图八、图九)。

(图八)清 同心圆彩绘麦秆扇 现藏故宫博物院

  采用细嫩的麦秆,经过漂白工艺,再染成彩色,编成精细扁宽的草带,缝制时将彩条带夹入,内圆心再绘上彩色山水宫殿,装上黑漆柄、玳瑁护托和丝线穗,显得精致高雅。清宫廷用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麦秆扇现在盛产于浙江绍兴、诸暨、宁波、金华等地。诸暨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如果姑娘与小伙子相爱了
,在夏季来临时,小伙子就会收到一把精致漂亮的麦秆扇
。姑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希冀和爱心编织进扇里,向心上人表露真挚的情意。姑娘出嫁以后,第一年的端午节
,娘家会担着礼物去看望女儿,礼物中必须有麦秆扇,少则二三十把,多则一百来把,分送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亲友,表示尊敬友好的情意。 (图十)

(图九)清 麦茎编织彩绘团扇 现藏南京博物院

  
通长39.2cm,面纵26cm,横25.9cm,黑漆柄上浅刻山石蕉叶等图案,扇柄与扇边框交结处有半圆形玳瑁片夹护
。扇面为麦茎网状编织,正面扇心为金笺地,上绘工笔花卉图一幅。背面整体附绢,上彩绘青绿山水,画法细巧工整,有宫廷特点,为清宫用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龚扇: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
,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龚扇选取当地山坡上的优质黄竹,须于每年秋分、白露后不久砍取,川清水浸渍,选取色泽好且无斑纹的竹了,刨去青皮,劈成篾条,细剖细磨至透明的程度,再根据设计图稿慢慢编成。一把扇上要排列编织数百根
、上千根极其纤细的经丝、纬丝。龚扇能用竹丝编出八大山人的山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齐白石画的花鸟。龚扇还有一种妙处: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忽隐忽现于朦胧之中;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真令人叹为观止(图十二)。

(图十二)四川自贡竹丝编"仕女"龚扇

  这把龚扇用上千根极其纤细近乎透明的竹丝编成。当你正面对光粗看时,它似乎是一把白色绢面的团扇;如若凝神欣赏,扇面上就会显现一位绝代佳人。此扇为龚玉文先生编制。







玉版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
,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图十三)。
(图十三)玉版扇 此扇产自四川垫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4-12-22 20:40 , Processed in 1.14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