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Q

[分享]中国淡水鱼类图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塘鳢科

沙鳢 塘鳢科

Odontobur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塘鳢、蒲鱼)

体粗壮,前部浑圆。头大,稍平扁,口上位.两颌具细齿。颊部肌肉发达。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人。腹鳍胸位,左右分离。生殖期间:雄鱼体表光滑,雌鱼体表粗糙,有明显的生殖突。

底层鱼类,喜隐居于岩石缝隙,或泥沙、杂草等隐蔽处。食虾。46月产卵,以石隙、空蚌壳及破瓦罐等为产卵巢穴。雄鱼有守巢护卵的习性。肉多,鲜美可口。江浙一带以[]菜、蒲鱼(沙鳢)为名菜。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福建等地。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幼] 塘鳢科

Hypseleotris swinhonis(Gunther)

(黄肚鱼、黄麻嫩)

体短小。口斜裂,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均具细齿。眼径大于眼间距。体被[木节]鳞。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大。腹鳍胸位,左右分离。尾鳍圆形。

栖息于水体底层,为江河、湖泊常见的小型鱼类,一般体长40毫米以下。数量较多,无经济价值。

分布于长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暇虎鱼科

[木节][]虎鱼 []虎鱼科

Cte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庐山石鱼、春鱼)

头略扁平,吻钝。口端位,下颌微突出。体被[木节]鳞,头部裸露。背鳍之个,彼此分离。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盘。雄鱼背鳍、臀鳍较长。

底栖性小型鱼类,成鱼散居于石隙中。食各类水牛无脊椎动物。46月产卵,卵粘附于石上。幼鱼有集群溯游习性,可大批捕捞,加上成为风味特殊的食品。

分布极广,除青藏高原外,几乎遍于全国。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木节]暇虎鱼 暇虎鱼科

Ctenogobius chengtuensis (Chang)

体细长,略呈圆筒状。头略平扁。头部和背鳍前的背部裸露。第2背鳍前的鳞片不规则。背鳍2个,彼此分离。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盘。体鳞边缘呈黑色。

栖息于山涧溪流的底层。为3050毫米长的小型鱼类。无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涂鱼科

弹涂鱼 弹涂鱼科

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Osbeck)

(跳鲨鱼)

体圆,头大。吻短钝。眼明显外突,位于头顶前方。眼间隔呈一细沟。上下颌各具齿1行。无侧线。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基部具臂状肌柄。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心脏形的吸盘。尾鳍椭圆。

小型鱼类,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中。当退潮时,借尾部和胸鳍肌柄的力量跳跃于泥滩上觅食小动物。

分布了沿海各江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攀鲈科

圆尾斗鱼 攀鲈科

Macropodus chinensis (Bloch)

(火烧[鱼旁鱼皮])

体侧扁,背、臀鳍基部长,几相对。背鳍有45根延长的分枝鳍条。腹鳍胸位,有12根延长的分枝鳍条。臀鳍几与尾鳍相连。尾鳍圆形。雄鱼鳍条延长更甚,体色更艳。

小型鱼类,栖息湖叉、塘堰、稻田及沟港等处的水草丛里。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内的表皮行辅助呼吸。

分布十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各省。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叉尾斗鱼 攀鲈科

Macropodus opercuiaris(Linnaeus)

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

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牛,是著名的观赏鱼。

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屯]

暗色东方[鱼屯] [鱼屯]

Fugu obscurus (Abe)

([鱼屯]、吹肚鱼、气泡鱼)

体前部浑圆,尾部渐细。上下F颌各具齿2枚。体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背鳍、臀鳍几相对。胸鳍近方形。无腹鳍,尾鳍截形。

洄游性鱼类,活动于水体中上层,遇敌害时腹部迅速鼓胀呈球形,体表小刺竖起,予以自卫和恫吓。杂食。春季亲鱼由海人河产卵。幼鱼在江河或湖泊中肥育、生长。翌年春入海。为中小型鱼类,肉鲜美,富脂肪, 蛋内质含量很高。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食用时须特别慎重,一般以腌制后食用较安全,其毒性可提取用于医治神经痛、痉挛等病。分布于东南沿海及江河下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纹东方[鱼屯] [鱼屯]

Fugu xanth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青郎鸡、艇巴)

体形似暗色东方[鱼屯]。上下颔各具齿2枚。体背部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体上半部具蓝白两色相问的波纹条,背鳍、臀鳍几相对。无腹鳍。尾鳍截形或稍内凹。

洄游性鱼类。生殖季节在江河口咸淡水区域产卵。一般体长150300毫米。其卵巢、肝脏和血液有剧毒,须慎食。分布于沿海及江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舌鳎科

窄体舌鳎 舌鳎科

Cynoglessus graclfls Glliither

(夭鳎、鞋底鱼)

体平扁,形似舌。眼小,两眼皆位于体之左侧。有眼的一侧具侧线3行。体被小[木节]鳞。背鳍和臀鳍皆与尾鳍相连、胸鳍。有眼侧体淡褐色,无眼侧体白色。

洄游性鱼炎。底栖,杂食,主食小型软体动物和虾。在江河口咸淡水中常见,亦有进入淡水河流中,在长江可至安庆以上。

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渤海等海域。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线舌鳎 舌鳎科

Cynoglossus trigrammus Gunther

体形似窄体舌鳎,在有眼侧身体和鳃盖上具有数块不规则的黑斑。生活习性与窄体舌鳎相似。在长江可进入到武汉。

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魟 魟科
Dasyatis akajei (Muller et Henle)
[(鱼甫)鱼、草帽鱼]

体平扁,亚圆盘状,尾极细长,鞭状,其前部有扁平尾刺。眼小。具喷水孔。胸鳍甚宽。鳃孔5对,与口、鼻同位于腹面。成体背正中至尾刺具1纵行结刺。体赤褐色。

底栖鱼类,常匍伏于江河深潭,夜间活动。以软体动物为食。大者15kg.卵胎生。尾刺基部有毒腺,被刺后引起剧痛。油、肝及尾刺可入药。

海产鱼类。分布于东南沿海。淡水中仅分布于西江。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鰶 鲱科
Clupanodon thrissa (Linnaeus
(黄鱼)

体侧扁,略呈长卵圆形。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口大,端位,上颌前端有显著的缺口。脂眼睑发达。无侧线。背鳍最后一根鳍条延长呈丝状,甚长;腹鳍短小。体侧上方鳃盖之后有47个圆斑。

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摄食浮游生物,藻类为主。4月开始生殖洄游,67月为产卵盛期。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20mm,大者200mm。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丝鲚 (鱼是)
Coilia grayi Richadson
(马刀、马鲚、凤尾鱼)

体长,侧扁,向后渐尖细。头小。吻短突。口甚大,下位,上颌骨伸达胸鳍基部。体被圆鳞,无侧线。胸鳍上部7根鳍条呈丝状游离,未端达臀鳍起点;臀鳍基部长;尾鳍小,上叶长,下叶连于臀鳍。

栖息于浅海河口,以食糠虾,浮游和底栖动物为主。春季溯河洄游,57月产卵。一般体长100200mm,大者320mm。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为南方江河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鱼 香鱼科

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et Schlegel

(海胎鱼、油香鱼、秋生子、留香鱼)

体长,稍侧扁。口大,斜裂,吻端下弯成钩状,下颌前端有二突起,与吻钩正相嵌合。口底具囊形粘膜皱褶。颌上有宽扁的细齿。体鳞极细小。脂鳍小,与臀鳍后基相对。

溯河洄游鱼类,夏初入山溪,911月产卵。体长150200mm,大者320mm。味鲜美且带清香,具特殊风味,驰名中外。分布于图们江、鸭绿江至福建沿海河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肌银鱼 银鱼科

Leucosoma chinensis (Osbeck)

( )

体细长,头极平扁。吻尖长,呈三角形,下颌前端有 l小肉突。除颌齿、腭齿外,有舌齿 l行。各鳍均小,背鳍位臀鳍前上方,背、尾鳍间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

平时生活在近海,生殖期溯河至咸淡水或淡水繁殖。以浮游动物为食。个体小,肉鲜美,富营养。分布于东海、南海。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鳗鲡 鳗鲡科

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大鳗、鳝王、雪鳗、梅花鳗)

体长粗壮,圆筒状,尾部稍侧扁。头粗圆。吻短扁。眼小,覆盖皮层。前鼻孔管状。口端位,口裂深。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体表富粘液。背、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联;无腹鳍。体布有灰黑不规则斑块。

为降河入海产卵的洄游鱼类。体壮有力,性凶猛,可离水觅食,以小鱼、虾、蟹、蠕虫等为食。大者15-20kg。肉昧鲜美,滋补,为鱼中珍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海南岛等地山溪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小条鳅 鳅科

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

体侧扁。头小。吻长,稍尖。眼中等大,前后鼻孔邻近。口下位,唇周有乳突。须3对,吻须2对位吻端,颌须 l对位口角。鳞片极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尾鳍微凹。体中轴具黑褐色波边纵纹。

底层鱼类。栖息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个体小,一般体长60–12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岭鳅 鳅科

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

体长,稍平扁,后部侧扁。头宽扁。眼小,前后鼻孔明显分开,前鼻孔鼻管延长成须状。口下位,弧形。唇稍厚。须3对。背鳍位置较后,起点在腹鳍基之后上方。体被细鳞。前部侧线鳞明显。尾鳍圆形。

底层鱼类,栖息于山溪,白昼藏匿石缝间,夜晚外出觅食水生昆虫。个体小,体长不超过10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眼岭鳅 鳅科

Oreonectes anophthalmus Zheng

体略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圆,平扁。眼退化,不外露。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大,椭圆形。须3对。背鳍位置靠后;腹鳍短小;尾鳍弧形,分枝鳍条甚少,前者为4;后者12。体裸露,半透明,略带肉红色,前部有数个侧线孔。

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个体小,体长2540mm,具一定的研究价值。仅发现于广西武鸣县起凤山太极洞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5-4-20 02:50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