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Q

[分享]中国淡水鱼类图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小鱼 鲤科

Jemilabeo prochilus(Sauvage et Dabry)

(油鱼)

体近圆筒形,吻圆钝。口下位,吻皮中央有“八”形的深缺刻,吻皮接近口处和下唇颐部遍布整齐的小乳突。当吻皮和下唇外翻时呈喇叭形。须2对。背鳍无硬刺。肛门紧接臀鳍起点。

下层鱼类,喜在山溪和有流水或泉源的岩洞和江河中生活。常以日在水底岩石上锉食附着藻类、有机物质等。34月在上游的石缝或石洞中产卵。个体不大,肉质细嫩,富含脂肪。为上游的食用鱼类。

分布于长江上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0:02:0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头鱼 鲤科

Garra pingi pingi (Tchang)

(墨鱼、东坡鱼)

体略呈圆筒形,头宽而平扁。口大,下位。吻皮边缘裂成流苏状。下唇形成宽大的椭圆形吸盘,中央为肉质垫,周缘游离,其上有小乳突(见左下图)。无须。背鳍无硬刺,外缘凹形。偶鳍呈水平位置。

为底栖性鱼类,多栖于水清澈、底层多砾石的急流环境,以吸盘吸附于水底石块上,食附生于石块的藻类、植物碎屑等。34月在流水中产卵。常见体长200300毫米,最大可长到667毫米。肉厚、多脂、味鲜美,为珍贵的经济鱼类。

分布于长江上游,云南元江、澜沧江等水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0:03:5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岩原鲤 鲤科

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岩鲤、黑鲤、墨鲤)

体略高,背部隆起。唇厚,表面乳突不明显。须2对。背鳍、臀鳍具有粗壮的后缘带锯齿的硬刺。背鳍外缘平截。胸鳍未端接近或达到腹鳍起点。生殖期间雌雄鱼头部都出现珠星。

在流动的深水中生活,常在岩石缝隙间巡游觅食。冬天潜入岩穴或深坑。2月分始向产卵场游动,24月在水质清澄、底质为砾石的急滩处分批产卵。卵粘附在石块上。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生长缓慢。最大达20市斤。肉厚肥嫩,为上等鱼,可在山谷水库放养。

分布于长江上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0:04: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鲤科

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鲤拐子、[鱼代])

体长,略侧扁。须2对。下咽齿呈臼齿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臀鳍均具有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湾或湖汉水草丛生的地方繁殖,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个体大,生长较快,为淡水鱼中总产最高的一种。

鲤鱼养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人工选择,业已培育出许多养殖品种,如江西、浙江的红鲤均为优良品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0:05: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鲤科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喜头、鲫拐子、月鲫仔)

体侧扁而高。头较小,吻钝。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基部较短。背鳍、臀鳍具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为广布、广适性鱼类,分布自亚寒带至亚热带,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杂食性,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草等。繁殖力强,成熟早。37月,在浅水湖汊或河湾的水草丛生地带繁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或其它物体上。为中小型鱼类,常见为半市斤左右,最大达3市斤以上。肉质细嫩、味鲜美,为广大群众喜食的上等鱼类。广布于全国各水系。

鲫鱼的品种很多,金鲫便是鲫鱼的一个变种,经过长期培育和选择,即成为名贵的观赏鱼——金鱼,现己在世界各地饲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0:07: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原缨口鳅 平鳍瞅抖

Vanmanenia stenosoma chekianensis(Tchang)

头部平扁,尾部稍侧扁,尾柄长与尾柄高相等。吻很长,吻沼分成3叶。具须3对。下唇具有小乳突,中部边缘仅有4个分叶小乳突。鳃裂下端延伸到头部腹面。胸鳍、腹鳍平展。尾鳍近截形。体被虫蚀形的斑纹。

小型鱼类,营底栖生活。栖息于山涧溪流水底。分布于浙江各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犁头鳅 平鳍鳅科

Lepturichthys fimbriata(Gunther)

(长尾鳅、细尾鱼、铁扫把)

头部平扁,形似犁头。尾柄特别细长,呈细鞭状。匕柄高度小十眼径。吻褶分叶,中叶宽,后缘有1对须状突。吻须2对,口角须3对。上、下唇均具多数须状突,颐部有12对小须。鳃裂扩展到头部腹面。体鳞细小,鳞片上一般具刺状疣突。

底栖性小型鱼类。生活在江河于流急流石滩处。生殖季节在4月中到6月初,卵漂流性。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身间吸鳅 平鳍鳅科

Hemimyzon abbreviata(Gunther)

(石爬子)

体呈扁圆筒形,尾柄圆而细长。头平扁。须4对;吻须、口角须各2对。鳃裂扩展到头腹面。鳞小,光滑。胸、腹鳍平展。腹鳍左右不连合。其未端离肛门甚远。

小型鱼类。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江河中。胸、腹鳍展开,可吸附在岩石上不致被冲走。

分布于长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间吸瞅 平鳍鳅科

Hemimzon sinensis(Sauvage et Dabry de Thjersant)

(石爬子)

体平扁,尾柄圆而细长,吻须、口角须各2对,唇有12排乳突,下唇乳突不明显。颐部具12对大乳突。鳃裂扩展到头腹面。鳞片具有发达的棱脊。胸、腹鳍平展;腹鳍左右不连合,腹鳍未端达肛门。

底栖性小型鱼类。栖息在江河急流。展开胸、腹鳍可将其扁平的身体吸附于石块而不被急流冲走。

分布于长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华吸鳅 平鳍鳅科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szechuanensis Fang

体宽短,十扁。吻须、口角须各之对。鳃裂稍扩“展至头部腹面。胸鳍基部的背面及其后缘至腹鳍基部的体侧裸露。胸、腹鳍人七千展,胸鳍起点在眼的前方,未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左右相连成吸盘状,尾鳍凹形。

底栖小型鱼类。体型特化,腹鳍成吸盘状,吸附在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砾石上,能匍匐跳跃前进。主食藻类。5月份,在急流石滩上产卵,卵粘附十砾石上发育。

分布十长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峨嵋后平鳅 平鳍鳅科

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Chang

(石爬子)

体短宽,平扁。吻须、口角须各2对。鳃裂颇窄,仅限于胸鳍基部的背上方。胸、腹鳍左右平展,胸鳍起点在眼前缘的下方,未端超过腹鳍起点,左右腹鳍连成吸盘状,尾鳍凹形。

体型特化,栖居于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河砾石或砂滩上,可停伏于岩石上不致被冲走,行动敏捷,能在石上匍匐跳跃前进。是小型底栖鱼类,体长一般为4070毫米。

分布于长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鳍[ ] [鱼危]

Hemlbagrus macropterus Bleeker

(江鼠、石扁头、石胡子)

体长,头平扁。须4对,甚长,上颌须未端超过背鳍起点。体无鳞。行鳍硬刺光滑:胸鳍刺发达,前缘粗糙,后缘具锯齿。脂鳍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未端几与尾鳍相连。

中小型底层鱼类,多在江河水流湍急、底层多砾石的环境中生活。夜间觅食,食底栖动物。67月繁殖,在流水滩产卵,卵粘附于石上。常见为0.51市斤,最大达10市斤。

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颡鱼 [鱼危]

PSeudobagrus fulvldraco (Richardson)

(黄腊丁、[鱼央])

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脂鳍较短,臀鳍条2125。尾鳍分叉。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

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白天潜伏于水底层,夜间活动。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成熟雄鱼肛门后面有生殖突。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分布较广,产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约1.5市斤。是普通食用鱼类。分布十全国各上要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岔尾黄颡鱼 [鱼危]

PSeudobagrus eupogon Boulenger

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未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脂鳍短。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营底栖生活。食昆虫、小虾、螺蛳和小鱼等。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黄颡鱼 [鱼危]

Pseudobagrus vachelli(Richards0n)

([鱼央]丝、硬角黄腊丁、江颡)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未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未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

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泽黄颡鱼 [鱼危]

PseudObagrus nitidus Sauvage et Dabry

(尖嘴黄颡、油黄姑)

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未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未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

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钝吻[鱼危] [鱼危]鲍科

Leiocassis crassirostris Regan

头较短,吻圆钝。唇肥大。眼被皮膜覆盖。须4对,上颌须未端几达鳃膜。背鳍刺长于胸鳍刺,后缘光滑或仅留锯齿痕。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发达。脂鳍长,基部超过臀鳍基部。臀鳍条1719。尾鳍深叉。

为底层鱼类。个体不大。产于长江水系。

发表于 2006-10-1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居然这么全啊,那么多旁皮的资料!
发表于 2007-1-18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找资料,顺便签到![em01]
发表于 2007-9-11 0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厉害,顺便问下楼主,找这些资料花了多少时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5-4-21 00:59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