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Q

[分享]中国淡水鱼类图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扁头鮡 鮡科

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Jayaram

体长,平扁,背部隆起,腹部凹,后部侧扁。头宽扁。眼极小。口下位,近横裂。唇厚,具乳突,唇间皮膜相连。须4对,细短,唯上颌须发达,全部由宽阔的皮膜与吻部相连,末端圆钝。鳃孔小,止于胸鳍基中央,背鳍短,无硬刺;臀鳍短小;脂鳍低长;偶鳍平展,第一根鳍条宽扁,具横褶;胸鳍宽圆,末端超过腹鳍起点;尾鳍平截。

在石上营匍匐生活,主要食水生昆虫幼虫。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等水系,多见于支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蚊鱼 胎鳉科

Gambusia affinis Baird et Girard

体长,稍侧扁,尾柄宽长,甚侧扁。头小,平扁。口小,上位,横裂。眼大,眼间宽平。鳞大。无侧线。胸、腹鳍小;腹、臀鳍靠近,背、尾鳍大,圆形。雄鱼臀鳍部分鳍果延长,转化为输精器;雌鱼腹部圆凸。

小型鱼类。生活于池塘、稻田或缓流水体的上层。体长最大50mm。卵胎生,仔鱼离母体即可自由游泳。无食用价值,吞食孓能力强,可用以灭蚊,原产北美,三十年代引入中国。现分布于南方各水体。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波纹鳜 (鱼旨)

Siniperca undulata Fang et Chong

(癞头桂)

体长圆形,侧扁。头大。吻略尖突。口大,下颌稍长,两颌有尖齿。前、间鳃盖骨后缘有明显锯齿,鳃盖骨门缘有2刺。体、颊、鳃盖均被小鳞。侧线弧。背鳍基长;胸、尾鳍圆形;腹鳍前移.具1硬棘。体侧有数条黄色纵波纹。

在江河流水中生活,常栖于河底石缝。性凶猛,以小鱼虾为食。个体较小,常见体长100150mm。数量较少。分布长江、珠江等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棘银鲈 银鲈科

Gerres fllamentosus Cuvier

体卵圆形,侧扁。背缘弓状弯曲,背面狭窄,腹部钝圆。眼大。吻短。口小,端位。上颌两端游离,颌齿绒毛带状。背鳍基部长,第二根鳍棘呈纸状延长。胸鳍尖长;腹鳍胸位。体侧有810条由黑点组成的纵带。

为暖水性鱼类。栖息于近海及河口咸淡水水域,偶尔进入淡水。一般体长100200mm。分布于南海近海及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鳍鲷 鲷科

Sparus latus Houttuyn

体高,侧扁,长椭圆形,背部狭窄,腹面钝圆。吻钝。两颌前端各具圆锥齿6枚,臼齿34列。体被薄柿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胸鳍尖长;腹鳍胸位.生活时腹、臀鳍及尾鳍下叶黄色。

为暖水性鱼类,多栖息在沿海及河口区,偶而进入淡水。分布于南海、东海等南方沿海及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塘鳢 塘鳢科

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

(汶鱼)

体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略平扁,宽大于高。吻宽圆。口阔大,端位。前鼻孔鼻管细长,悬垂于上唇;后鼻管粗长。体及头被细鳞。背鳍分离,相距颇远;胸鳍大,圆形;腹鳍胸位,左右分离;尾鳍圆,基部上端有1白边黑眼斑。

栖于近海河口或淡水中,食小鱼虾及水生昆虫。常见体长100150 mm。体肥,鲜美,富营养,向被视作珍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江河中下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尖头塘鳢 塘鳢科

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

(南模、竹壳、白头[鱼奄]

体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平扁。吻尖长。口近端位,下颌略突出。前鳃盖骨有1向下的强棘。体及头部被较大的鳞片,前圆鳞,后栉鳞。背鳍2个,相距较远;胸鳍大,长圆形;腹鳍胸位,左右分离。

栖息于河口及淡水的中下层,亦生活在小溪河。以沼虾、小鱼为食。生殖期79月。中小型经济鱼类,最大250g含肉量高,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分布于东南沿海各江河的中下游及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齿塘鳢 塘鳢科

Philypnus chalmersi Nichols et Pope

(南模、蚂拐鱼)

体细长,头长锥形,宽高约等。口端位,下颌稍突出。两颌具细齿5行。体前被小圆鳞,后为较大柿鳞。纵列鳞4146。背鳍分离,相距较近;胸鳍长圆;腹鳍胸位,分离;尾鳍略圆。

生活于内陆淡水的小型鱼类。常栖息在溪河底层。一般体长50150 mm。分布于海南岛及珠江、红河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斜纹鲻鰕虎鱼 鰕虎鱼科

Mugilogobius obliquifasciatus Wu et Ni

体长,圆筒形。吻短钝。前鼻孔管状,悬垂于上唇之上。颌各具齿2行,无犬齿。舌端圆形。鳞较大,颊部无鳞,鳃盖被圆鳞,体被弱柿鳞。背鳍分离;腹鳍胸位,愈合成吸盘。体侧具6条黑色鞍状斜纹,尾鳍基部有1大黑斑。

小型底层鱼类,一般体长3050mm。数量少。分布于海南岛南渡江河口咸淡水及淡水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舌鰕虎鱼 鰕虎鱼科

Glossogobiuss giuris Hamilton

体圆,粗壮,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长,平扁。吻尖突。口稍大,近端位,下颌略突出。舌游离,前端分叉。鳃盖上方被小鳞;体被较大的弱栉鳞。背鳍分离;腹鳍胸位,愈合成长圆形吸盘:尾鳍略圆。

生活在浅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也进入淡水。食小鱼虾、甲壳动物等。在同类中体型较大。分布于东海、南海及台湾各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纹舌鰕虎鱼 鰕虎鱼科

Glossogobiu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elgel

体粗壮,后部侧扁,渐细。头圆钝。吻宽扁。口阔,端位,下颌稍突。两颌齿绒毛状。舌游离,分叉。体被较大柿鳞。背蛤分离,第一背鳍的第二棘最长,常延长成丝状;腹鳍胸位,愈合成吸盘;尾鳍圆形。头后背部有4横行小黑斑。

为近海栖息的小型鱼类,亦进入淡水生活。分布于台湾海峡、东南沿海及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褐栉鰕虎鱼 鰕虎鱼科

Ctenogobius brunn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竹壳、南模、老糠)

体近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略平扁。吻长,口端位。颌具齿多行。眼小,眼间相近。鳞大,头部裸露,体背被栉鳞,腹部圆鳞。背鳍2个,分离,雄鱼第一背鳍第三、四鳍棘常延长呈丝状;腹鳍胸位,呈宽短的圆吸盘。体侧上部各鳞具红点,头、颊部有红色虫状纹及斑点。

底栖小型鱼类,生活于底质多砂石的溪河中。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广布于东南部各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氏栉鰕虎鱼 鰕虎鱼科

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 Nichols

体稍粗壮,后部侧扁。头大,宽扁。吻圆钝。口端位,具带状细齿。舌小,略尖。前鼻孔短管状。眼较大,位高,间距小。体被栉鳞,腹部裸露,背鳍前亦无鳞。背鳍分离,相距较近:胸鳍宽圆;腹鳍呈圆吸盘。第一背鳍前部有1翠蓝色斑。

底栖小型鱼类,常栖息在砂石底的山溪流水,亦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生活。56月繁殖。数量虽少,但著名的“庐山石鱼”就是由栉鰕虎鱼(幼鱼)和本种(幼鱼)加工焙干而成,别具风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的南盘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鰕虎鱼 鰕虎鱼科

Acentrogobius viridipunct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体极粗壮,尾柄部甚侧扁。头甚大,略侧扁,背缘圆凸。吻钝。颊部凸出。舌端截形。颌齿多行,具犬齿。体被柿鳞,颊部无鳞,鳃盖及项部被有小鳞。背鳍2个;胸鳍宽圆,腹鳍愈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侧有一纵列约5个大暗斑。

为近海小型底栖鱼类,亦入河口咸淡水和淡水中生活。分布于南海及各河口。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纹狭鰕虎鱼 鰕虎鱼科

Stenogobius genivitt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体粗壮,稍侧扁。头上狭下宽。吻短钝。口端位,上颌稍突出。两颌齿多行。唇厚。舌端截形。背鳍分离,相距甚近,第一背鳍第三、四根鳍条延长;第二背鳍最后鳍条未端超过尾基,胸鳍小,圆钝;腹鳍呈圆形吸盘。体侧具12条黑色垂直横纹,胸鳍基。上缘有1黑斑。

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淡水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分布于台湾、海南岛诸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攀鲈 攀鲈科

Anabbas testudineus Bloch

体卵圆形,侧扁。头圆钝。吻短。服大。口端位。鳃盖骨后缘有棘状齿。鳃上腔内有瓣状辅助呼吸器官。头部具鳞,体被栉鳞。侧线在体后部断折.背、臀鳍基甚长,背鳍分两部,鳍条部短于棘部。胸鳍钝圆;腹鳍前移,尾鳍圆形。体侧有10余条黑绿色横纹,鳃盖后缘具1黑斑。

为亚热带的小型鱼类。栖居于缓流或静水,常喜生活在泥底沟塘。以浮游动物、小鱼虾为食。借助辅助呼吸器官,离水数日不死,并可依靠鳍和鳃盖在陆地爬行。分布于珠江、闽江、澜沧江及以南各省区。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丝足鲈 长丝鲈科

Trichoq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蓝宝石、线足鱼)

体卵圆形,甚侧扁。头、口小。吻短,眼大。体被细栉鳞,头部鳞较大,侧线弯曲,背鳍由棘部和鳍条部组成,臀鳍基特长,自胸鳍直至尾基,鳍条亦长,其上覆细鳞;胸鳍细长;腹鳍位其前,鳍条呈丝状延长达尾基。尾鳍近平截。体具多数斜条,中央和尾基有深蓝带闪光的大圆点。生殖季节特别鲜艳。

热带、亚热带的小型观赏鱼类。常栖于多水草的缓流或静水中,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鳢 鳢科

Channa maculata Lacepede

(斑鱼、生鱼、花鱼)

体近圆筒状,尾柄粗短。头长,吻短,略平扁。口大,下颌梢突出,颌具尖齿。有鳃辅助呼吸器官。头、体均被鳞,侧线在体前断(弯)折。背、臀鳍基部甚长。胸鳍圆;腹鳍小,前位。尾鳍圆形。体具多数不规则大小黑斑。

栖于江河、湖塘或沟渠,喜生活在泥底的水草丛中。适应能力强。性凶猛,捕食鱼虾。46月营巢产卵,亲鱼有守巢护仔习性。常见体重0.51kg大者2kg以上。肉多,肥美,少细刺,且富含营养,在南方,被视为上等滋补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包括台湾、海南岛。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鳢 鳢科

Channa gachus Hamilton

(白边鳢、宽额鳢)

体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极宽扁,其宽大于体宽。吻颇短,圆钝。口大,近端位,颌具细齿,前鼻管悬垂过上唇。体被鳞,头部鳞大,且不规则。侧线断折。胸鳍长;腹鳍甚小;尾鳍圆形:背、臀鳍基部长,边缘呈橙红色。

亚热带小型鱼类,体长200mm以下。喜栖居于泥底多水草的水体中。白天隐居,夜间活动。摄食小鱼虾、昆虫幼虫等。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各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鳢 鳢科

Channa asiatica Linnaeus

(七星鱼、山花鱼、点秤鱼)

头大宽扁。吻短圆钝。口大,鼻管粗长。形态酷似南鳢。鳞较大,头顶鳞片扩大,不规则,但均较南鳢的为小,背、臀鳍基部长;胸、尾鳍圆形,无腹鳍,体侧具79条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横带,尾鳍基有1黑色眼状斑,全身布满珠色亮点,雄性更显。

适应性强,多栖居于山区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沟塘等水体。性凶猛,食鱼、虾、水生昆虫。生殖期46月。个体不大,体重一般为250g。群众喜爱胜斑鳢。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5-4-20 09:42 , Processed in 1.0156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