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Q

[分享]中国淡水鱼类图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唇裂腹鱼 鲤科

Schizothorax labrosus WangZhuang et Gao

(窝子鱼、翻嘴皮鱼)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下位,弧形。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分两叶,唇后沟中断,随体增长,唇渐肥厚,出现中叶并与左右相连。须2对,长度小于眼径。体被细鳞,胸腹部具鳞,侧线上鳞25左右,具臀鳞。背鳍刺强,有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

栖息在湖周中下层水体,主食水草和着生藻类,最大个体长超过800 mm。为产区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滇北沪沽湖。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裂腹鱼 鲤科

Schizothorax parvus Tsao

(面鱼)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缘。下唇细狭,分两叶,唇后沟中断。须2对,长约等于眼径。体被细鳞,胸腹部均具鳞,侧线上鳞至多20。具臀鳞。背鳍刺较强,其后侧缘的下方具明显的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

中等体型,但在同属鱼类中个体略小。具一定经济价值。仅见于长江上游支流云南漾弓江。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灰裂腹鱼 鲤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裸腹重唇鱼 鲤科

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

(花鱼)

体长,近圆筒形。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须1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具臀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丁方。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体中等大,为产区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金沙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甸重唇鱼 鲤科

Diptychus chungtiensis Tsao

体长,略侧扁,尾柄稍圆。头锥形,吻钝。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缘。唇稍薄,下唇侧叶窄,唇后沟中断。口角有短须1对,末端不超过眼后缘。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左右,具臀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与背鳍基的后半部相对。

分布于云南中甸盆地的内流水体及金沙江水系的小中甸河,为该地区主要经济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唇裸重唇鱼 鲤科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Herzenstein

(重唇花鱼、麻鱼)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柄细长。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厚,极发达,下唇侧叶具皱褶,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须1对,位于口角,较粗,长大于眼径。体大部裸露,仅有臀鳞和肩带上方的少数肩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与背鳍基部的后端相对。

主食水生无脊惟动物。最大个体约600 mm,分布于长江和黄河上游支流的高原宽谷河段,是黄河上源的重要经济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裸裸重唇鱼 鲤科

Gymnodiptychus integrigymnatus Huang

(冷水鱼)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大,亚下位,弧形。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唇狭窄,下唇分两叶,唇后沟不连续。口角具须1对,极细小。除臀鳞外,全身裸露。背鳍刺软,无锯齿,起点显著在腹鳍之前。

是高山冷水中生活的小型鱼类。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大盈江。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潘裸鲤 鲤科

Gymnocypris potanini Herzensten

(冷水鱼)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口亚下位,弧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薄,下唇侧叶细狭,唇后沟中断。无须。体大部裸露,仅有臀鳞和少数肩鳞。背鳍刺细弱,后侧缘下部具细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

小型鱼类,体长不超过200 mm。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的支流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斑裸鲤 鲤科

Gymn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n

(大嘴巴鱼、大嘴花鱼)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亚下位,口裂较大。下颌无锐利角质。唇薄,下唇侧叶狭窄,唇后沟不连续。无须。大部分裸露,仅有臀鳞和少数肩鳞。背鳍刺强,具发达的锯齿,起点稍在腹鳍之前。体侧具多数环状、点状或条状的斑纹

栖息在高原宽谷河道之中,杂食。个体较大。分布于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水系,为黄河上源重要经济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裸裂尻鱼 鲤科

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kr

[鱼景]鱼、小嘴巴鱼)

体长、稍侧扁。头近锥形,吻钝圆。口下位,横裂。下颌前缘具锐利角质。唇细狭,下唇仅限于口角,唇后沟中断,间距甚宽。无须。体裸露,仅具臀鳞和少数肩鳞。背鳍刺强,具深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

栖息于高原宽谷河流,食着生藻类和植物碎屑,体长达300mm,分布于黄河上游和柴达木河,是黄河上源主要经济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

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斑褶鮡 鮡科

Pseudechenneis sulcatus McClelland

体长,近圆筒形,背凸腹平,向后渐细。头稍平扁。眼小。口下位唇厚,相连,具小乳突。须4对,鼻须短扁;上颌须短,有皮褶与吻部相连,末端尖突;下颌须2对,粗短,具小乳突。鳃孔止于胸鳍基部。胸部有圆形吸着器。背、胸鳍无硬刺,胸鳍大,平展如翅;偶鳍第一条特宽,腹侧面具横褶;脂鳍长,与臀鳍相对。尾柄细圆。尾鳍深叉。

为底栖性中小型鱼类,栖息在山涧溪河多砾石的急滩,常吸附于石块上生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下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鮡科

Bagarius bagarius Hamilton

(木瓜鱼、冬瓜鱼)

体粗壮,圆筒形,向后渐细,腹面平。头大,宽扁。眼小,上位,眼问宽。口大,下位,弧形。须4对,下颌须有皮褶与吻部相连,基部宽,末端细长,超过胸鳍起点。鳃孔大,鳃膜联合。与峡部分离。皮肤粗糙。背、胸鳍具刺;脂鳍短,位臀鳍上方。尾柄长,后部细圆。尾鳍深叉,上叶末端和胸鳍刺后端均呈丝状延长。

大型底栖色类,生活于大江河。性凶猛,捕鱼为食。56月繁殖。大者体长2m,是当地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红河、澜沧江水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爬鮡 鮡科

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 Kimura

(石爬子、石把鱼、石斑鱼)

体长,平扁,背部隆起,腹部平,后部侧扁。头极宽扁。眼甚小。口下位,横宽。唇厚,具小乳突,唇间以皮膜相连。须4对,鼻须扁薄,上颌须全部由宽阔的皮膜与吻部相连,末端尖突。鳃孔小,止于胸鳍基之上。背、胸鳍无硬刺;偶鳍平展,第一根鳍条粗大,腹面有横褶。胸鳍宽圆,不达腹鳍;脂鳍长;臀鳍小。尾鳍近截形。

为中小型底栖鱼类,常匍匐在河流砾石滩上生活,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肉味鲜美,有一定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的支流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扁头鮡 鮡科

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Jayaram

体长,平扁,背部隆起,腹部凹,后部侧扁。头宽扁。眼极小。口下位,近横裂。唇厚,具乳突,唇间皮膜相连。须4对,细短,唯上颌须发达,全部由宽阔的皮膜与吻部相连,末端圆钝。鳃孔小,止于胸鳍基中央,背鳍短,无硬刺;臀鳍短小;脂鳍低长;偶鳍平展,第一根鳍条宽扁,具横褶;胸鳍宽圆,末端超过腹鳍起点;尾鳍平截。

在石上营匍匐生活,主要食水生昆虫幼虫。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等水系,多见于支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唇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

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花泥鳅)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

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体条鳅 鳅科

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褶棱发达。尾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角质。须3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

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中华鲟 鲟科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

  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23:55:2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鲟 鲟科

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鲟鱼、沙腊子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

  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23:55:5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5-4-20 05:37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