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如今,闽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台胞及游人前往品尝。
手抓面:是漳州特有的民间传统小吃,因为食用时以手抓食而得名。手抓面,闽南俗称“豆干面粉”,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和面时加进适量大树碱,做成细面条,煮熟捞起,整理成圆形,就叫“面份”,每份约重100克;配料是豆腐切条油炸,每条约重75克;佐料有杂醋酱(生姜、葱头捣碎、加醋和番茄酱)25克,甜酱(豆酱加红糖边煮边搅拌而成)15克,蒜头酱、花生酱10克,沙茶酱、芥末酱各5克。吃时将油炸豆腐干放面份上,均匀地抖以各种酱料,然后卷成筒状,吃起来香甜酸辣、溢香生津。
蚝仔煎:每当冬春牡蛎(闽南话称特蛎为“蚝仔”)盛产季节,将鲜牡蛎加上鸭蛋等配料,搅拌均匀后放入平底锅用猪油快火煮成两面酥黄,然后在上面放辣酱、芫荽等佐料趁热食用,外层酥脆清香,里层牡蛎鲜美可口。
囟面:是闽南著名风味小吃,它采用三层面、蛋丝、笋丝、香菇和虾仁、黄花菜等配料,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后放入适量甘薯粉和蛋液调成米汤状成为囟料。吃时把碱面条放入热开水洗碱,捞起装入碗里,再将囟料浇在上面,最后配上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芫荽等佐料,囟面甘滑可口,清香鲜美。
深沪水丸:又名鱼丸,是泉州一带风味小吃,其形状有圆状、块状、或鱼状的。它具有色泽雪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等特点,是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制成。
土笋冻:厦门、漳州著名风味小吃,系生长在海滩泥中一种状似蚯蚓的“土笋”的昆虫,因形状如白笋切条又挖于土,需结冻方觉味美,故名“土笋冻”。从土笋到土笋冻,要经过泡(水)、压(破洗净)、煮几道工序,煮熟后冷却冻结成小圆块。尔后用酱油,香醋、辣椒酱、花生酱、蒜泥等佐料蘸着吃。它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来厦门、漳州的游客在街边的小吃摊上就能品尝到这种别具风味的小吃。
猫仔粥:是漳州、诏安一带有名风味小吃。它并不是猫肉煮成的粥,而是一种既为粥品,又是菜肴的传统名吃。主选料是上乘纯白糯米,再辅鲜虾、鱿鱼干、肉片、鱼片、香菇、炸蒜丁、胡椒粉、猪骨汤等二三十种配料。猫仔粥通常是现煮现吃。客人在小桌边坐定,摊主在小锅上放上烧沸猪骨汤,再放上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鱿鱼干、虾仁、香菇、肉片等生料,一阵猛火过后,调上胡椒粉、香菜,就煮成香喷喷猫仔粥。食之,米粒韧嫩,汤清味美,越吃越爱吃。
烧肉粽:粽子各地都有,但闽南烧肉粽风味独特。它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囟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囟肉块、香菇、莲子、虾干,用竹叶包裹在猪骨汤中煨三小时,食时调蒜泥,囟汗、辣椒酱,入口不腻,甘美可口。
清真牛肉锅贴:是泉州百姓喜吃的一种小点。用精面粉揉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馅,包作饺子放入平锅中煎熟。锅贴起锅时色泽金黄,底酥香脆,肉馅鲜美,入口爽滑,为清真名点。
五香卷:漳州地方风味小吃,也可做宴席的拼盘。采用半肥半瘦的猪肉条、葱头碎、虾皮等原料,调配五香粉、白糖、虾油适量,加上甘薯粉和水搅拌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四寸、直径一寸左右圆条状,放入油锅炸熟,吃起来外酥肉润,香味浓郁。
风味佳肴
厦门风味佳肴品种繁多,别具特色,来厦游客可一饱口福。现在厦门风味菜肴、特色名点除了在传统名店“好清香”、“吴再添”、“黄则和”等可品尝到外,在厦门的大部分宾馆、酒家,甚至早茶、大排挡中也可品尝到。
南普陀素菜 南普陀素菜出名菜肴40多种,主要原料是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厦门南普陀素菜讲究造型、色泽和味道,大都以形态命名,不但色、香、味、形俱佳,而且每道素菜均有其各自不同之独特口味。菜名也颇高雅,如“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等等。
白片鲟 其做法是:选取用肉宝膏满、闽南沿海特产的红鲟入锅,放少量食盐,煮至水干壳红,透出一股蟹香,取出切片装盘上桌。此时肉白似玉,膏红如丹,味道清鲜。食时配以姜丝,佐以辣料。
炒鱿花 以本港久负盛名之鲜鱿鱼主料。将剥白洗净了的鱿鱼用清水泡1-2个小时,捞出沥干,切成5-6厘米、3-4厘米宽的菱形刀花薄片,配以冬荀片、青葱段、蕃茄块,调上白糖、香醋、勾芡,旺火热油快速翻炒装盘上桌。此时鲜鱿鱼卷成花茼状嫩白鱼卷,翠绿娇红相间,滋味爽口。
加力鱼煲白菜 系厦门传统名菜。做法是:将加力鱼肉切成6厘米长、3厘米宽、2厘米厚的小块;包心白菜每棵竖切成5瓣,旺火油炸鱼块至五成熟,捞出沥油;白菜铺沙钵底,再放上鱼块、姜片、精盐、绍兴酒,和以清汤煮沸后,改用微火煲半小时即成。此时鱼菜混合,散发出独有的香味,白菜软烂甘滑,入口醇香鲜美。
清炖鸡 又名香露全鸡。选肥嫩母鸡一只,去内脏洗净,腹腔放入香菇、火腿等佐料,整只装盆上履蒸透。此菜十足原味,鸡肉软烂滑嫩,鸡汤清香鲜美。
炒面线 这是一道厦门特有的名食。选用上等线面,先入油炸成浅咖啡色,捞起后用开水烫去表油,再把瘦猪肉、鲜鱼肉、香菇、镜头笋(均切成细丝)扁鱼(炸脆捣碎),一一放入锅中用花生油炒过,和以猪骨汤(鸡汤更好),酌加绍兴酒、味精,烧开后将炸好的线面放入轻轻拌炒,略为收汤即装盘上桌,趁热而食。
南煎肝 此菜匀负盛名。将鲜猪肝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0.5厘米厚的薄片,用花椒盐、精面粉抓匀伴好,再配以适量香料,热油炸成粉褐色即可装盘上桌,灸热可口,松嫩甘美。
炸五香 这是有特殊风味的厦门名点,佐餐下酒均宜。它以五花猪肉为主,切成长方形小块,配上切为粒状的扁鱼、青葱、荸荠,匀以薯粉、味精、酱油、五香粉,然后用豆皮卷成棒状,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横切成小块,装盘上桌。蘸以各色调料,入口香、酥、脆。
菲菜盒 是汉席名点。先用面粉拌适量猪油起酥做皮,另用猪腿肉、虾仁、扁鱼、荸荠、菲菜切成粒状做馅,然后用酥皮包馅做成一个个小盒形状的饼,边缘捏成波浪形,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装盘上桌。味香可口,入口即化。一般都作为席上末道点心。
薄饼 又叫春卷,它以面粉烙成薄如蟑翼的圆形饼皮,把冬荀、豌豆荧、高丽菜、红萝卜、豆干、香菇等切成细丝,分别去水、焙熟,再把它们与炒熟的肉丁、蛋丝、虾仁、海蛎等混合,浇油上料翻炒即成。食时铺开饼皮,蘸上芥辣、包裹成卷。由于各菜掺和,滋味独特。厦门人多在春节期间食用,祈求新的一年中大吉大利。
烧肉粽 它以糯米、猪肉、香菇、干虾仁、粟子为原料,经过精工油炒,调以上好酱油、味精、五香粉,用竹叶包扎成菱形,放入水中煮,直至糯米不糜不硬,此时各种作料香甘松烂,入口不腻,有一股竹叶的清香,味道极好。
土笋冻 是厦门小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土笋”学名“星虫”产于海滩泥沙中,做法是把鲜活土笋去掉肚肠泥沙,反复洗净,用文火炖至溶入汤中,分装小蛊,冷却后凝成一块块玲珑剔透小圆块。食时冰凉爽口。
海蛎煎 其主要原料是牡蛎,也称之为海蛎子。厦门出产的牡蛎,是一种僧帽牡蛎,体积小,壳成长形或三角形。取出的肉,肉白鳃黑,每只1-2厘米,肉粒均匀。厦门海蛎煎酥嫩可口,味道鲜美,食时,可配上芥辣酱或辣椒酱等佐料。
面线糊 系以虾、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烂,之功效。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血或猪血,或切一些猪肠放入面线糊中煮炖,使油脂融入其中,猪肠也烂熟好吃,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味道更为浓烈可口。
花生汤 厦门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熬至花生仁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可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厦门以中山路黄则和花生汤最负盛名。
厦门馅饼 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它好在料精工细,选用优质面粉,二层猪油,上等绿豆,做饼馅的绿豆蒸熟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饼馅冰凉清甜。厦门馅饼以“鼓浪屿馅饼”最为著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5 11:36: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