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77|回复: 19

王世襄銅炉及王世襄个人介绍(转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7 18:21: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4-27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支持!!!!

[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5-4-27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城玩家》一书记录了王世襄从顽童“玩儿”到大家的经历,特摘录几件典型事例,请读者体会他的玩性到底有多大。

王世襄和袁荃猷



玩什么有什么

王世襄老爷子得说是北京岁数比较大的玩家了。他属虎,1914年生人,今年90岁了。您说,像他这岁数的玩家还多吗﹖他有话,正是因为喜欢玩,才活到90岁,不觉得自己老。是这话:您别小瞧这个玩家,它能陶冶人的性情,能让人长寿。

他玩的东西多半属于民俗,但大俗的东西到了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比如跑狗架鹰,比如斗蛐蛐养鸽子。这些俗的玩意儿,在老爷子的笔下都成了文化。北京人管那些玩出道的人叫玩什么有什么,这话用在王世襄老爷子这儿正合适。

与一般玩家不同的是,世襄老人不但能玩,也能写,大凡他玩过的东西,都留下了文字记载和他研究的心得。比如老北京人玩獾狗、玩鹰、玩秋虫和冬虫儿,但具体怎么个玩法,文字记载却很少。世襄老人的《北京的鸽哨》、《秋虫篇》、《獾狗篇》、《大鹰篇》等都给后人留下了难得的资料。世襄先生玩的东西多,但玩得最上心、最过瘾的是古典家具。他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髹饰录解说》等大部头著作,已成为今人研究古典家具的经典。现在一般玩古典家具的,无一不备世襄先生的这部大作。

怀揣蝈蝈葫芦念大学

世襄先生在燕大曾被同学视为怪才。他的玩家派头被同学视为荒诞不经,邓之诚在燕大算是名教授,老先生讲中国历史正兴致勃勃,忽听一阵“嘟嘟”的蝈蝈声,同学哄堂大笑,敢情世襄揣着蝈蝈葫芦进了教室,教室温度当然比外面高,蝈蝈在世襄怀里呆得挺舒坦,自然要振翅高歌,惹得邓先生恼怒起来,把他请出教室。学校开茶话会,燕大校长司徒雷登请外籍教授出席,世襄先生也西服革履、仪容潇洒地参加。座谈会上,他用英语跟外国教授对答如流,让司徒雷登对他刮目相看。但是第二天,他却上边穿着铜纽扣的对襟棉袄,下边穿着鹿皮套裤,架着大鹰在校园里出现,这派头,让同学们觉得他实在匪夷所思。

软磨硬泡收杌凳

王世襄在《捃古缘》一文中讲了这么一件事:

50多年前,他在北京通州鼓楼北小巷一个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这是明朝留下来的,无束腰,直根,四足外圆内方,用材粗硕,十分简练朴质,他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老太太要价20元,王世襄马上掏钱,老太太见他没还价,马上改了口不卖了。两天以后,世襄先生路过东四的挂货铺,看见打小鼓的王四坐在这对杌凳上,觉得这回再不能让这对杌凳“跑”了。可那天他恰恰忘带钱包了,王四要价40,他连定钱也拿不出来。等他带着钱回到挂货铺,杌凳却已经被红桥的梁家买走了。

世襄先生跑到梁家,想把这对杌凳买回来。谁知梁家兄弟就是不卖。世襄锲而不舍,一次不行,两次,隔三差五到梁家买这对杌凳。为了买到手,他不断地加价,历时一年,他跑了二三十次,最后花了400块钱,才从梁氏兄弟手里把它买下来,这价钱正好是当初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

世襄先生对这对杌凳当然格外看重,买回去又重新拾掇了一番,其图片收录到他的《明式家具珍赏》中,当然,其价值也许值400元的20倍了。

事后他说:“搜集文化器物总有一个经历。经历有的简单平常,有的复杂曲折。越是曲折,越是奇巧,越使人难忘。”

往事追忆:王世襄费尽周折追国宝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文物清理损失委员会成立,由马衡和梁思成两位先生的推荐,“清损会”主任委员杭立武认为世襄是难得的人才,便派他参加了“清损会”平津地区办公室的工作,职务是助理代表。

当时,世襄先生正是风华正茂的20多岁小青年,精力充沛,又对文物有浓厚兴趣,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清理文物上。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与同仁一起干了六档子在中国近代文物史上可圈可点的大事,为国家追回数千件珍贵的文物。

第一件事,没收了德国商人杨宁史非法占有的青铜器。杨宁史是德国禅臣银行的经理,沦陷时期河南等地出土的重要青铜器,大多被杨宁史买了。这些青铜器当时被杨宁史秘藏在台基厂外商运输公司百利洋行,但他谎称东西在天津的宅子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文物。为了不使这些文物流失,世襄费尽周折,最后在朱启钤家见到了宋子文,他详陈利弊,终于将杨宁史手中的一批共240件青铜器没收。这批青铜器中有“宴乐渔猎纹战国壶”、“商饕餮纹大铖”,以及鼎、卣、爵杯、玉柄戊等。

第二件事,收购了京城大玩家郭葆昌的藏瓷。郭葆昌是古玩铺学徒出身,为人精明干练,后为袁世凯管总务。郭葆昌懂瓷器鉴定,曾在景德镇管理窑务,设官窑,为袁世凯烧制“洪宪瓷”。致富以后,个人收藏大量的古瓷,他生前将家中所藏瓷器编成燕瓷图谱,名《觯斋瓷乘》共二十册。郭葆昌是民国时的京城陶瓷专家,以精鉴别、富收藏闻名中外。郭于1935年病故,所藏瓷器为其子女郭昭俊等人所有。
世襄先生听说郭葆昌死后,这批珍贵瓷器有可能散失,于是回到北京以后,马上找到郭昭俊,他说老父亲留下来的瓷器已被兄弟姐妹分成几股,但完好无缺,并未出售,如果公家收购,求之不得。世襄为收购这批文物真是不遗余力,通过桂老朱启钤,他见到了宋子文,几经周折,宋子文同意付给郭家十万美金,以“捐献”的名义,将郭瓷收购,并给郭昭俊在中央银行安排了一个工作。世襄先生与周士庄先生一起对照《觯斋瓷乘》的照片及注明的尺寸,逐箱逐件地清点后装回原箱,加贴上故宫的封条。

世襄先生办的第三件事是追回美军德士嘉定少尉非法接受日本人的一批瓷器。

第四件事是1946年7月,受命去天津张园接收溥仪存放在保险柜中的一批重要文物。此时张园已被美军借用,美军进驻张园之前,发现屋里有两个保险柜,一个已被打开,里头空无一物,另一个上着锁,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当然,如果有东西肯定不是俗物。于是由世襄代表“清损会”,美军代表克利夫斯,加上敌伪产业处理局驻津办事处代表,到张园开这个保险柜。为了开柜,专门找来修配铁柜钥匙的师傅,试用了几种办法都打不开柜门,最后只好用加氧气的喷火器把柜门愣给烧开,一看里面有手提式保险匣21个。
因事关国宝的遗失问题,三方代表只能先贴上封条,次日由七八个士兵押送,坐火车运到故宫御花园绛雪轩。沈兼士、马衡、葛莱等要人都在场,并由十多个工作人员一起打开保险匣,清点造册,总数为1000多件珍品。其中古玉有数百件,如商代鹰攫人头玉佩等;宋元人手卷4件:宋马和之赤壁赋图卷,老子像道德经书卷,这些手卷都高不足一尺,但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胡轩珐琅烟壶、痕都斯坦嵌宝石玉碗、嵌珠宝珐琅表、黄扬翡翠扳指等更是价值连城,这些物品现均收藏于故宫珍宝馆。

世襄先生做的第五件事是帮助桂老朱启钤将存放在长春的200多件丝绣运回北京。说起这事还有点曲折。民国初,桂老搜集了一批从宋代到清代的缂丝、刺绣,大约200件。桂老对缂丝早有研究,将这些藏品一一著录,撰写了一部书稿《存素堂丝绣录》。后来,桂老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影刻宋版《营造法式》编印明岐阳王世家文物图册,需要大批钱,才忍痛割爱,以20万元的价儿卖给了张学良。张学良买到手以后,一直存在东北边业银行内。日寇侵占东北,伪满洲国将这批丝绣定为“国宝”,在日本印成原册图录,名叫《纂组英华》,成为世界闻名的文物。
1946年5月,长春已被解放大军包围,形成孤岛,桂老生怕丝绣毁于战火。恰逢宋美龄从南京路过北京去长春督战,桂老得知这个消息,马上把世襄先生叫到家中,让他以“清损会”平津地区办公处及个人名义,写一个呈文,建议把这批丝绣空运到安全地点。世襄写好以后交给了桂老,经桂老从中斡旋,这批丝绣从长春空运到北京,交给了故宫博物院。

世襄先生干的第六件事是代表故宫接收了海关移交的德商德孚洋行的十几箱物品,这批物品原来是德国的一个研究民俗学的机构或博物馆所搜集,其中有木佛、近代工艺品、明清服装、年画、皮影、剪纸、日用铜器、锡器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世 襄
王世襄
(1914—  )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学者、文物鉴赏家。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论文为《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继在家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1943年全稿完成后,赴重庆寻求工作。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一年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馀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交涉归还文物事宜。次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旋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48年6月,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陈列部主任,曾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一年。“三反”运动中,由于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十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开释后,文物局竟令其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如设计布置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编纂《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等。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三反”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宣布的当天调回文物局工作。他在离开文物岗位的整整十年中,利用一切业馀时间,坚持文物研究。诸如《髹饰录解说》一书的撰写,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在患肺结核活动期中,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到1994年退休,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91年7月起,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81年4月,在北京为联合国工发组织作有关中国传统家具的报告。1983年应邀赴伦敦剑桥大学作中国文物报告。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专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首发式,在美国五大城市博物馆作有关家具的报告。1992年应美国旧金山民间艺术博物馆之邀,参加有关家具的座谈会。还先后多次应香港中文大学、东方陶瓷学会、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之邀,作关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报告或宣读论文。

  王世襄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历年撰写的文章一百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

  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世襄我下个认识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世襄:一个“老北京”收藏家的境界

古老的家具,悠扬的鸽哨,大大小小的葫芦,叫个不停的蟋蟀,津津有味的美食,这都是王世襄这位“老北京”所执著关注的东西。这种执著,是对艺术收藏所持的迷恋,漫溢出精神的暖意。于是,他本身就成了一个耐人咀嚼的文化话题。

  作者:李辉 摘自《读者欣赏》

和王世襄老人聊天

王世襄 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1914年出生于京城官宦世家,燕京大学文学硕士。1945年担任追回战时损失文物工作。之后,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等。工世襄兴趣爱好广泛,精通漆器、竹刻、明式家具、传统工艺等诸多领域,编写有40多本著作。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研究,他曾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及“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奖”。

这个(2003年)秋天,是王世襄先生悲欣相交的季节。与他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几近60年的夫人袁荃猷,因病于10月29日故去,留下他孤独地面对窗外枯叶飘落。

也在这个秋天,世界著名的文化奖项之——荷兰克劳斯亲王奖,在10月宣布,为了表彰他“对中国工艺的专业与创新性的研究”,将最高荣誉奖颁发给他,奖金为10万欧元。随后,在北京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王世襄袁荃猷藏品”成了炙手可热的珍品,他们的藏品一共拍到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对于痴爱文化的他,在多年沉寂之后,终于在新的世纪达到了声名的鼎盛。

我把与他在北京他的寓所的谈话记录整理出一部分,经他审定后发表,以飨读者。

李:在我认识的老人中,你大概是真正的老北京吧?

王:我祖父那一代从福州来到北京,到我是第三代。

李:那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芳嘉园的小院是你们家什么时候买的?

王:生我的时候,父亲买芳嘉园这所房子。修好后,我已出生。八九岁时,我父亲到任驻墨西哥使馆公使,兼理古巴事务。父亲驻墨西哥两年,回国后的职务为“待命公使”,随一时有可能出使。考虑到要带我们出国,就把我送到干面胡同的外国学校念书。那是一家美侨学校。这样,我从小就学了英语,讲得很流利,用英文演讲没有问题,别人还以为我是在外国长大的。

李:你父亲又出去过吗?

王:父亲后来到北洋政府,孙宝传执政时担任国务院秘书长,就没有再出国。

李:听说你母亲娘家也是望族。

王:母亲一家有钱。外公在南洛镇。发了财的是他的父亲,做蚕丝生意。外公没有出过国,但很有西洋新
派思想,办电灯厂,投资开西医医院,把几个舅舅和我母亲一起送出国,到英国留学,那还是19世纪末。

李:都说你是大玩家,金鱼、蟋蟀、鸽哨、葫芦、竹刻、鹰、犬、古董,太多了。人说玩物丧志,但你没有丧志,还成了大学问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7 18:04: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就读燕京大学时,王世襄迷恋养鹰

王:1939年母亲去世,对我打击很大,觉得家里这么重视我的学习,我愧对他们。于是,我开始研究画论。燕京大学没有美术系,我在文学院做的算是跨学科题目,学校同意了。三年获得硕士。我一直到进研究院才开始念书。

李:《画论》最后写完了吗?

王:《画论》是我一生中最难写的一个题目,涉及哲学、历史、艺术许多学科。研究院毕业时只写到宋代。离开学校后,父亲鼓励我把书写完。1941年、1942年两年,靠父亲养着把全稿写完。后来又害怕说是唯心主义,至今未出版。

李:现在应该会有机会出版了。

王:1943年《画论》完成后,父亲让我找工作。我不是进步学生,就绕道河南、陕西到了西南。我到南方去,行程一两个月。我到成都燕京大学分校,校长是梅贻椅,他留我当中国文学助教。我不愿意,到了重庆,在故宫重庆的办事处见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马先生与我父亲是小学同学,他在故宫接待外宾时,还请我父亲来任翻译。马先生是看着我长大的。马衡给我一个秘书职位。南迁的文物,分别放在乐山、安顺、峨眉山的山洞里。我提出看文物,但战时不能看,我就不愿意当这秘书。我想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当时所长是傅斯年。梁思成带我去见他。傅斯年对我说,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不配到我们这儿来。


王世襄部分作品

李:没想到傅斯年有这种偏见,你还被拒绝过。在这之前你和梁思成熟吗?

王:我哥哥在清华大学与梁思成是同班同学,一个宿舍住。他在燕京大学历史系教过书。梁思成的姐姐是我母亲好友,我和梁先生的妹妹、外甥都很熟。梁先生收留我参加营造学社,呆了两年,从1943年到1944年。

李:营造学社主要从事建筑考古,这与你的研究有关系吗?

王:还是有关系。当时李庄集中了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同济大学、营造学社都在那里。我到了李庄,研究古代建筑,也就与之有了关系。

李:从(黄)苗子、郁风他们那里听到不少你的故事。说你对(20世纪)50年代在故宫受到的打击感到最窝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王: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之类的“三反五反”运动,当时我在故宫工作。结果我被关押到东岳庙。搞逼供信,穷追猛打,疲劳轰炸。

李:是什么罪名?

王:我经手的回收文物多,功劳反倒成了罪过,还怀疑我。

李:真是荒唐得很。你被关了多久?

王:在东岳庙我被关押了4个月,然后又关到公安局看守所,上铐子。在那里我被关了10个月。

李:查出你什么问题没有?

壬:根本没有。他们把北京所有的古玩铺查了,没有找到我的问题,家里的东西全抄走,后来才退还。我终于被放了,因为我确实清白无辜。但至今没有任何结论和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放出来回故宫了?

王:没有。放回来后,到文物局去报到,他们不要我,说是要我到劳动局自谋生路,故宫不能回了。这简直是我的奇耻大辱!正好我在关押期间患了肋膜炎,就在家养病。后来音乐研究所的杨荫测要我到他那里去,我不识五线谱和工尺谱,他就要我负责办古代音乐史陈列,编古代音乐书目,研究陈旸《乐书》、古琴文献等。就这样我开始了古代音乐的研究。

李:古琴也是那时开始收藏的?

王:对。我过去就爱小文物、标本、参考品,但凡有研究价值的东西,被释放回来后,我反而买得更多了。当然,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只买小的,破烂家具等。值钱的文物我当然买不起。1957年,大鸣大放,我提意见,意见是没有证据,不该关我10个月。结果又成了“右派”,出去劳动,没有不歧视的。到1962年我摘帽子那天调我归队,回文物单位工作。于是,我离开10年后又回到文物局,征求我的意见是否回故宫。我不去,便去了文物研究所。我要出一本书,《明代鸽经》,鸽子图与文字对照考证,是填补空白的书,我是认认真真去做。请朱桂老(朱启铃老先生)写序,先印了一本油印本,中华书局要给我出版,我向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请示,他不同意在中华书局出版,说这书属于我们文物局范畴。这一拖就拖到了80年代才出。

李:你还真是“大器晚成”!30年代开始做研究,到80年代才开始出书。但每出一本都引起反响,被认为是填补空白的专著。

王: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写与民俗有关的事项,包括过去玩的东西。我不喜欢一小段一小段地写,要写,我要深入其境才写,才有意思。我有生活。

李:你说过你做研究重视材料。怎么去找?

王:有些材料不是想找就可以找到的,是平时积累的。你看葫芦是中国的特例,外国没有。我和外国植物学家谈过,他不相信生物的果子会在模子里长大,还有花纹图案。其实清代宫廷里大量种植,是中国的独创。一直到60年代,我就很发愁,没人种葫芦了。你想,那时候,连养鸡、种菜都不允许,谁还种葫芦?下一代就不知道了。我生怕这门工艺绝种。60年代我写一篇文章给《文物》杂志,题目叫《说钻器》,编辑部不敢用,退稿。

李:为什么?

王:怕挨批。我把这篇文章一直留到1979年,故宫的院刊复刊,我才拿去发表在第一期。从此,的器重生!现在到处都有种的,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

李:“文革”期间你的景况怎么样?

王:“四清”、‘文革”,什么事也做不了,一直受歧视。“文革”中我去干校前肺病犯了,有空洞,工宣队一定要我去。结果在那儿养好了,也算命大。我在那里放牛,种地,种菜,下湖,种水稻,一共有三年半。1973年回京。我看得开,同时我坚决要养好身体,因为有许多积累的材料还未写出来。干校时,我写过一首小诗,名之日:菜花精神。诗日:风雨摧园蔬,根出茎半死。昂首犹作花,誓结丰硕子!这是我的座右铭。(摘自《王世襄 找一片自己的天地》大象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已是永远——王世襄和他的小院

   每次走进上海博物馆新馆,我都要在明清家具展馆驻足再三,细细十量那些由王世襄收藏过的家具。我依不清哪一件曾在他家里见过,但却品一种特殊好奇。他的藏品,能够从纵京芳嘉园胡同的那个小院,堂堂正正端坐在典雅庄重的崭新展馆,实在是不错的结局。不过我还是有点遗憾。如果将他家的小院辟为博物馆,把自己的所有藏品:明清家具、字画、葫芦、鸽哨等集中起来,一定会是京城颇有特点的家庭博物馆。

  遗憾归遗憾,这却是无法补救,更是难以实现的事。我想,对于王世襄本人来说,重要的在于收藏过程本身。几十年来,他陶醉其间,细细咀嚼,把兴趣与研究联系起来。谁会料到,那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如蛐蛐罐、鹰狗转环、鸽哨、葫芦等等,也能如同明清家具一样,走进他的视野,成为饶有趣味的文化话题,最终有一天写出一本本令人喜爱的著作。也可以这么说,他在细细咀嚼它们的同时,实际上就在回味着自己的生命。

  于是,他本身也就成为了一个耐人咀嚼的文化话题。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城文化圈,王世襄位于东城芳嘉园的小院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人聚会的场所。

  在写作传记《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时,我第一次从这对夫妇那里听说了王世襄的一些故事。他的这座四合院是父亲置下的家产,为三进院。1957年以前,中院只有他一家居住。“反右”风雨的前夕,王世襄结识了黄苗子。当时,黄苗子郁风一家住在东单栖凤楼一座小院,同住的先后有吴祖光一家、音乐家盛家伦、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戴浩一家、音乐家都析零一家。楼下的一间大厅和两间侧室,曾由吴祖光介绍,成为上海《新民报晚刊》驻北京办事处,这样,《新民报晚刊》的总经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也经常来此旅居。在“反右”开始之后,这座小院被视为不可容忍的、让人生疑的“右派”文人相聚的场所。一位文化部主持“反右”运动的副部长,曾直接明确地说不能让这样一批人再住在一起。这样,黄苗子郁风一家便准备另搬他处。正在这时,他们认识了王世襄。

  王世襄当时在音乐研究所工作,时常来到牺凤楼拜访颇有音乐史学问。曾演唱《夜半歌声》电影插曲的盛家伦,和黄苗子郁风虽无深交却也相识。他听说黄苗子都风想搬出栖凤搂,就主动提出让他们搬到芳嘉园与他一家同住。一次他对我说:“我是个书呆子,从不问政治。我到西观音寺去串门,看盛家伦。听说黄苗子他们正想找地方住,我说我有,到我这儿来。当时已经开始‘反右’了,我的情况也不妙,但我没有想到这些,这说明我这个人头脑简单。不过,物以类聚,其实没有别的什么。”

  黄苗子郁风搬到王世襄的小院,住进东厢房的五个房间。在这里,黄苗子郁风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用黄苗子郁风的话来说,在芳嘉园的主人王世襄、袁量献身上,他们感受到现代社会中文人极为难得的沉静、陶醉、投入、执著。

  刚到芳嘉园,黄苗子郁风便惊讶地发现,许多精美的明代家具,居然堆满了王世襄家中的房间。高条案下面是八仙桌,八仙桌下面是矮几。有的明代家具,就成了家中的用具。光滑而显露木纹的花梨木长方桌上,放着瓶瓶罐罐,紫檀雕花、编藤面的榻上,堆放几床被褥,就是主人的床。大书案边上的生具,是带脚凳踏的南官帽大椅,结构精美的明代脸盆架上,搭放着待洗的衣服。黄苗子郁风看见,王世襄常常把家具扛出扛进。除了去修理外,他还不时将家具扛出大门,雇平板车运到照相馆去拍照。这些古代家具,都是王世襄数十年间跑遍了各地而收集起来的。



王世襄部分作品

  除了家具,还有整盒的鸽哨,由大到小排列。这些鸽哨有的用葫芦制成,有的经他烙烫火绘花纹,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主动跑到文物局,请文物局懂行的红卫兵前来抄家。的确,这些红卫兵与众不同,虽然是抄家,却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运走时非常小心。他还记得一位同学讲过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小学生到院子里来看热闹,在一块古代巨型条砖上踩了一下,一位红卫兵便训斥道:“靠边点,踩坏了怎么办?”那个小学生说:“踩坏了我赔!”红卫兵说:“你赔得起吗?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这话吓得小学生赶紧站到了一旁。

  王世襄的举动启发了黄苗子都风。家里有不少珍贵的藏书藏画,其中有黄苗子为研究古代美术史而购买的一大批明清刻本书籍,有些还是国家图书馆都难以找到的孤本、抄本。他们担心这些书同样会被糟蹋,便由黄苗子主动前往美术出版社,请求造反派来抄家,将这些珍贵的东西—一收走。

  当把家里的书画文物运走之后,他们好像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与老朋友见面便如释重负地说:“这回解放了。一辈子都做物质的奴隶,这次下决心交出去,真觉得解放了。”

  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又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如此轻松?当看到一辆辆车子驶出胡同口时,他们的心一定在滴血。图书文物毕竞是多少年与他们相依为命的伙伴,毕竟是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它们告别,终归难舍难分。惟一聊以自慰的是,虽然他们不再可能著书立说,但这些图书文物如果保留下去,便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利用。

  有这样一种深藏的愿望,恰恰表明他们无论如何变化,无论如何跟随时代,但骨子里永远保留着对文化的热爱。

  芳嘉园小院的主人们,王世襄、黄苗子、郁风、张光宇就是这样一种文人。表面上看来,他们无法抗拒疯狂年代,显得懦弱、安分、自甘沉沦。但是,他们内心其实从来就是坚韧的。既然上帝已经安排他们从事这样一种事业,他们就永远不会抛弃它。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依然深藏于心,一旦有可能,他们又将重新将之拥抱,在文化创造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

  于是,文化尽管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却不别民灭。文化的延续正有赖于一个个普通文人生生不息的文化信念。

  没有“文革”史无前例的对文化的破坏,就无法映衬出那些文人所执著的文化观念的可贵。同样,没有那些文人所执著的文化观念做对照,也就不可能凸显出“文革”的荒唐!

  王世襄的小院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气氛。先是黄苗子郁风夫妇被关押进秦城监狱达7年之久,他们的孩子工作的工作,下乡的下乡,可以说家不成家。一段时间里,王世襄夫妇也前往外地的“五七干校”劳动。这时,街邂安排其他几家居民搬来居住。私家小院顿时成了一座大杂院,里面陆续搭起一间间小屋,作为厨房或者储藏间。原有的宽敞一下子显得嘈杂拥挤,旧日格局与气氛不复存在。在文化被践踏的年代,私有财产同样失去了本来的神圣,反倒被视为耻辱与罪恶。这对王世襄实在是另外一种不幸。

  然而,固有的信念从来没有汉天。在那些黯淡的日子里,王世襄夫妇在自己的小屋里,仍然摩学着喜爱的物件,仍在可能情形下,撰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而这种写作热情,在“文革”结束后,一发而不可收。

  王世襄前两年最终离开了他的小院,住进一套现代化的公寓。他说,实在不能再忍受小院里一位退休铁匠每日每夜没完没了的敲打声。他说,那个小院不久后可能要被拆掉,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地盘。说这话时,他似乎很平静,但能让人感觉到他多少有一些留恋,或者无奈。

  遗憾已是永远。让他感到欣慰的是80年代以来,他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书,包括三卷本文集。倾毕生心血收集的明清家具,他认为也有了一个圆满合理的归宿。他说,这对于他这样的文人,已知足常乐矣!

 楼主| 发表于 2005-6-1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著名收藏家王世襄的一批“宣德炉”在嘉德拍卖,其中一款明末的冲天耳金片三足炉成交达到创记录的一百六十六万元人民币。详见附图录及成交记录。
  王世襄所藏的这批宣德炉没有一件的真正宣德宫廷制造,大多数都是明末和清代仿品,但是依然卖得天价,其名人效应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宣德炉确实珍贵稀有,宣德炉的历史概况如下:
  据说明宣德年间,迪逻国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明代宣德皇帝命令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录》和《考古图》等宋代书籍和实物,设计出宣德炉的形制,并于宣德三年(1428年)铸造铜炉。宣德炉的质料极其优良,除风磨铜外,内含有金、银、锡等数十种贵重矿料。制作更是考究。明代天启时人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一文中说,宣炉:“其款式之雅,铜质之精粹,如良玉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迥非它物可以比方也。”由此可见宣德炉精美之程度。宣德炉的冶炼方法非同于一般铜器,普通铜器只经过四炼,但宣德炉却经过多达十二次,最少也有六次的精细提炼,才能达到要求。当时铸造的数量很少,是宫廷用品,一般人们难以见到其物。最佳的宣德炉还要进行鎏金,镶嵌金银丝和各种珠光宝石。宣德炉的名贵还在于其颜色的丰富多彩,有一种从内里透出的奇光,变幻无常。据史料记载,宣德炉的色泽多达数十种。
  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有三足者,也有圈足者。炉耳样式也较多,有朝天耳、凤耳等。其铭文年款多炉外底。一般是“大明宣德年制”。可惜的是真正的明宣德炉传世极少,故宫和少数博物馆里有少数几尊,一般收藏市场上可以见到的都是后代的仿制品。


清初,蚰耳圈足炉,“玉堂清玩”篆书款,中国嘉德 2003 年秋季拍卖会估价: 18000 — 28000 元人民币,
成交价: 121000 元人民币;

清,戟耳炉,“獻賢氏藏”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2000—25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32000元人民币;

清,马槽炉,“湛氏之炉”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5000—25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54000元人民币;
清,岫耳圈足炉,“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3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43000元人民币;
清,鬲炉,“李曲江制”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4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242000元人民币;
清,冲天耳三足炉,“大明宣德年制”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30000—5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286000元人民币;
清初,大鬲炉,“玉堂清玩”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50000—8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199000元人民币;
清,鬲式炉,“在公家藏”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4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275000元人民币;
明,冲天耳三足炉,“深柳书堂”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4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561000元人民币;
元,四龙海水纹三足炉,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30000—5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363000元人民币;
清,冲天耳三足炉,“莫臣氏”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5000—25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561000元人民币;
清,岫耳圈足炉,“(上‘赤’+下‘大’)文氏”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8000—28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583000元人民币;
清,冲天耳三足炉,“弟子刘起龙造”楷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2000—25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98000元人民币;
清,鬲式炉,“完初家藏”楷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5000—25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341000元人民币;
明末,戟耳炉,“孟博氏”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8000—28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561000元人民币;
清道光,冲天耳三足炉,
“道光丁未秋定府行有恒堂造”楷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5000—4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671000元人民币;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50000—8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661000元人民币;
清乾隆,岫耳圈足炉,“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4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572000元人民币;
清康熙,马槽炉,“大清康熙年制燕臺台施氏精造”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40000—6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891000元人民币;
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
“大清顺治辛丑鄴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100000—15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1661000元人民币;
清,冲天耳三足炉,“奕世流芳”篆书款,
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估价:20000—30000元人民币,
成交价:616000元人民币。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5-6-21 1:08:48的发言:

辛苦了楼主!

偶傻眼了!

看了铜炉最后的拍卖价格

我更傻眼

发表于 2005-11-20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看到那些成交价,我可是眼都没眨一下啊,呆了![em43]
发表于 2006-8-28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真是曲折,不过很精彩!!![em04]
发表于 2006-10-3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好东西啊!
发表于 2006-11-22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楼主!

请问楼主可有《大鹰篇》的全文啊,偶正在找。谢谢

 

[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鱼儿在2006-11-22 13:33:00的发言:

辛苦了楼主!

请问楼主可有《大鹰篇》的全文啊,偶正在找。谢谢

 

[em02][em02][em02]

你可以去买本《锦灰堆》就有了

发表于 2013-5-24 1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仰望的玩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4-11-15 01:15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