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的龙鱼缸PH 值呈现大幅度下跌的趋势。交流之间诉说甘苦。虽有近十几年的热带鱼饲养史,但真正研究水质问题,也是这两年的事。一向对自己的水质控制感到很有把握。在问题来临的时侯这种信心似乎在动摇。禁不住感叹自己对于知识把握的空缺。
步入正题以前先说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以便于大家理解。
暂时硬度(KH):在总硬度中有一部分易溶于水的氯化钙(镁),硫酸钙(镁)等永久硬度的盐类。同时还有一部分原属于沉淀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会重新溶解于水,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时则析出,回到
碳酸钙`碳酸镁的沉淀状态。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随着二氧化碳的存在而存在,随着二氧化碳的消失而消失的这部分钙`镁盐的含量称为暂时硬度。也就是所谓的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是重碳酸盐浓度的重要指标。不论在淡水和海水中,重碳酸盐都是水中的缓动物质。它在水中会分解成HCO3-、CO3-,CO2、H+、OH-等以维持水中的缓动系统。并维持水中PH值的恒定。而水中的碳酸盐硬度更关系着CO2的溶解度。暂时硬度代表碳酸氢根(HCO3-)浓度的度数,它可以中和水中任何增加或减少的游离CO2,以及拟制氢离子的波动,以维持恒定的PH值。因此暂时硬度是水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
小幅度的酸跌并不可怕,关键是出现短时间大幅度下跌的情况。这种水质的巨变会给龙鱼带来灭顶之灾。这是我们讨论的主题。龙鱼缸过滤系统建立以后,随着饲养时间的不断增长,PH开始慢慢降低,这种下降的趋势与过滤系统的强弱,饲养密度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强大的过滤系统这种下降的趋势很慢,但是即使再强大的过滤系统,这种下降的趋势都无法逆转,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目前一般的水族爱好者常规的水质监测项目包括:酸碱度,碳酸盐硬度,总硬度,二氧化碳,亚硝酸盐,硝酸盐,氨铵,溶氧量等。受到条件么限制,要想在简陋的监测过程中分析复杂的水质酸化原理,难度很大也没有必要。但是应该肯定水质的酸化来源于龙鱼的排泄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大气与水接触溶解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一旦这种酸性物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跌酸必然发生。大凡有过跌酸经历的龙鱼爱好者,都会深有感受。我
以朋友龙鱼缸在跌酸过程中一个周期内PH值的变化做一下说明。换水当天PH6.8,第二天PH6.6,第三天PH6.5,第四天PH6.4,第五天PH5.3。魔鬼般的第五天,如此大幅度的跌酸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它就是暂时硬度的缺乏,有限的暂时硬度含量在消耗殆尽之时,失去了对水体酸碱度的缓冲作用,从而造成了酸碱度大幅度下降的态势。
水中积累的酸性物质总量一旦超出了暂时硬度的承载力,即使换水也无济于事。就象两军对抗力量对比悬殊,弱小一方很快消耗殆尽。为什么在龙鱼缸开缸初期水质PH能够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态势呢?因为开缸初期水中的暂时硬度处于优势地位,由于酸性物质累积量还比较少,因此PH处于高位,甚至很难降低,有很多较真的龙鱼爱好者为较高的PH困惑不已。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力量的对比就慢慢发生了逆转。当酸性物质的累积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水中有限的暂时硬度无力承受,PH就会突然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即使我们换了新水,有限的补充依然无法挽回败局。如果KH过低,表示水中天然的缓冲系统已经失去平衡,水质将趋酸性化,很容易受到水中酸性物质的影响,使pH值急遽降低。反之如果kH过高,水质将趋碱性化,很容易受到水中碱性物质的影响,使pH值急遽升高。这些现象势必对水族生物生长产生不良反应。至于kH硬度要多少才适当?这个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因为它的含量必须与水中的CO2的含量相配好才能决定,而且两者浓度的平衡关系又深受pH值的影响,使得kH硬度、CO2浓度与pH值三者之间形成三角互动关系。换句话说,在不同的CO2浓度以及pH值之下,将会有一个最适的对应kH值。只有kH值被控制在越接近这个最适kH值之下,才能表现出最佳缓冲作用的能力。不过就一般而言,淡水的kH硬度通常介于5-10度之间。软水缸的最佳暂时硬度一般在4-5度之间。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无法控制暂时硬度,
从而解决突然大幅度跌酸的问题呢?每天的水质检测势必会让我们心力交瘁,因此预防大于一切。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一是控制酸性物质的积累。二是适度补充暂时硬度。
换水依然是保持水质最有效的方法。补充新水的同时暂时硬度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另外一旦发现PH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换水无法阻止,就应该分批更换老化的滤材,从而减少酸性物质的积累。因为珊瑚砂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是补充暂时硬度的不错选择,使用时有少到多逐渐增加用量,以免造成水质的大幅度动荡。有些名牌的水质稳定剂因为补充了碳酸盐硬度,因此对于稳定PH功效卓著。定期使用效果不错。在饲养管理上不要过度喂食,控制饲养密度。以减少排泄量,强化过滤系统等等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工作。
以上转自好友"龙潭新兵" 以上转自好友"龙潭新兵" [em02][em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