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加入论坛和爬爬部落后,经常经常看见一些养龟老师使用养龟的术语,觉得有趣.但是有时也是稀里糊涂不知啥意思,今天中午在网络上闲转,发现了这篇<为新手朋友提供的养龟术语>的文章,觉得受益匪浅,特转帖于此,供和我一样的养龟新手阅读\掌握.为今后龟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些许的便利[em01]!~ <为新手朋友提供的养龟术语> 1.排酸:就是排出尿酸。在野外陆龟将水分储存在肾脏里,代谢形成尿酸。当水分摄取不足时,体内的水分一再被循环利用,久而久之,尿酸形成会过高,它会和钙结合,也会与其他有机物质结合(如草酸),形成尿酸结晶(结石)。因此,过多补充钙粉或其他矿物质与尿酸结晶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水分和蛋白质的摄取量。 排酸与结石的关系:如果你常发现它的排泄物中带有白色或乳白色稠状的尿酸,那就表示它的代谢功能正常,值得高兴。可是一旦发现尿酸已经呈块状或颗粒状时,则得注意它的水分和蛋白质的摄取,预防形成尿酸结石造成尿道堵塞的危险发生。假如你的饲养方法、环境和食物均正常,而它没有排出白色或乳白色稠状的尿酸,也没有其它不良的症状,那就说明尿酸(尿酸盐)通过液态的形式随尿排出,使你无法轻易察觉到。大可不必紧张。 一般结石的初期看不太出来,正常排泄、尿酸呈颗粒状、可能食欲会下降;到了中期,排泄减少、尿酸变少、并且会排出微粒结石或较大结石、食欲会有所减退;到了晚期就会无尿酸、无排泄,食欲明显下降或停食,后肢拖地爬行或少动,严重者死亡。
但有些结石,即使环境、排酸和排便都正常也是无法避免和防范的。不能说这样就不正常,因为毕竟是生命,就和每个人体质都不太相同的关系一样。即便养龟再有规可循,每只龟的状态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就怕结石排不出来,彻底堵住尿路和泄殖腔,那就糟糕了。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常泡澡,增强体内的水合作用和低蛋白质的摄取量以及食物的多纤维和多元化,尽量减少结石在体内的逗留时间。
人工饲养下,结石几率的高低跟其生理结构和原生地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易结石的陆龟有:苏卡达、印度星龟、欧洲地区陆龟和地鼠龟类。其它陆龟的结石几率则相对较小。
综合以上观点个人认为,只要正确得当的养龟和看待一些客观上的问题,就用不着“谈石色变”了。
2.隆背:龟背像金字塔一样的形状,所以也叫金字塔病。喂食不正确的食物或食物单一尚可能导致隆背的发生。隆背的发生原因很多,可能是给予过多的蛋白质或生长过快,也可能是钙质或维生素D3给得过少,此外,未给予陆龟直射的阳光也可能产生隆背。单靠UVB的照射是无法完成钙质的转换。若要避免隆背的发生,你应该提供陆龟植物性的主食,并尽量拉高钙磷比例(钙的比例高于磷最好)。如果有办法的话,让你的陆龟直接晒于阳光下,但要记得提供遮荫处以免导致龟龟体内严重缺水.隆背也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但有些陆龟个体即使在野外也会隆背,例如印度星龟、豹龟、红腿等。只要正确控制好隆背的尺度和观念,通常不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命。
3.晒背:利用阳光中的UVB来照射龟体从而使它们体内维生素D3的形成来充分吸收钙质;UVA促进食欲可健康自然的成长。通常玻璃会阻碍绝大部分的UVB射入,所以建议晒背时须无玻璃阻挡进行。时长在20-40分钟比较适宜并避免正午进行,以免易造成灼伤和体内脱水。
4.泡澡:就是将龟放在40-50度的温水中浸泡30-60分钟,水位最好不超过龟体高度的1/3,以免呛水。最好是每天或隔天进行一次。泡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排泄,形成泡澡排泄的习惯和预防结石。建议冬天最好在饲养箱内进行,同时使用陶瓷加热器或聚热灯在上方照射保温;夏天可以放在阳光下进行,既泡着澡又可保温还能晒背和避免脱水,一举四得。
5.缺钙:钙质是陆龟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如果陆龟长期缺钙外甲会变软、四肢爬行无力、趾甲脱落、食欲下降等病状。缺钙的因素有,喂食单一、缺乏日照及维生素D3、长期未补钙和钙的选择或用量不当。前几种因素已经在这里介绍过了,重点介绍后两种因素:很多龟友为了省钱和省事选用人用的钙质品或墨鱼骨进行补钙,如果使用不当会引发结石的可能,这无疑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们不易吸收其中的碳酸钙,特别是墨鱼骨,钙磷比例过低,不过含矿物质比较丰富。所以建议使用爬虫专用的钙质品;其用量方面不可过多或频繁的补充,吸收不充分也易引发结石。以腹甲10公分的苏卡达为例,每周补充钙粉的使用上限为一次两耳勺的频率和用量。如果你的饲养环境和食物均比较适宜(如可常年接受日照和食物多元化等等),那么补钙的用量和频率可以相对较低。
6.拒食、停食和填食:拒食是指因环境发生变化(包括新龟不开食)或存在初期的炎症而暂时性的不进食表现;停食则是龟在冬眠期间或病症的后期表现。一旦发生拒食,应及时的改善饲养环境(新龟可引诱其开食)或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填食就是在龟因患疾病不能主动进食的情况下,通过人为的方式掰嘴进行填喂食物。此举操作比较困难,即使成功也只能维持一时的体力和营养,饲主应及时得为其治疗或调整饲养环境从而使之主动进食。
7.暴毙:龟在无明显的症状下短时间内突然得死亡,称之为暴毙。至于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解释。如有知情者请在此讨论,尽量降低暴毙的死亡率。
8.乌龟与陆龟的区别:在中国,很多老百姓把龟类(海龟除外)都习惯性得称之为乌龟。这种称呼是极不科学的。因为乌龟只是分布在东亚一些国家里龟科-淡水龟亚科-乌龟属里的三种水龟中的一个物种,它的分类单位是种;而陆龟则是分布在世界各地上龟科-陆龟亚科-各个陆龟属中三十多种陆龟的总称,它的分类单位是亚科。所以说乌龟和任何一种陆龟或其他龟种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9.判断公母:以星龟、缅星、缅陆为例:
(1)公龟体型较狭长,母龟则较浑圆。 (2)公龟尾部较粗且长,母龟则肥短。 (3)公龟泄殖口离肛盾较远,母龟则相反。 (4)公龟腹甲凹陷,母龟则平整。 (5)公龟成长较缓慢,体型也比母龟小。
以红腿、黄腿为例:
(1)很难目测分辨性别,甚至从体型及腹甲也无从看起。 (2)公龟尾巴比母龟扁平,并且具有四个鳞片,为唯一可供辨识的部分。
以辐射龟为例:
(1)从尾巴分辨,但是并不容易判断。 (2)从腹甲分辨,需要到一定程度大小才能看得出来。 (3)成年公龟会主动闻对方泄殖孔确认对方性别,母龟则不会。 (4)公母体型及大小没有特别不一样。
以苏卡达和豹龟为例:
(1)公龟腹甲凹陷,母龟则平坦。 (2)公龟肛盾开口角度较大,母龟则相反。 (3)公龟会有以身体撞击其它龟(或同种公龟)的举动,甚至也攻击人及它认为可疑的事物。
以欧系龟为例:
(1)公龟尾巴长而粗,母龟则相反。 (2)公龟发情期个性急躁,公龟间彼此会追撞及互咬。 (3)公龟体型比母龟小。
以靴脚陆龟为例:
(1)无法从外观来作区分。 (2)公龟在遇到同类时,会有频频点头试探对方性别的举动(但是必须长到亚成体以上才会),母龟则不会。
PS:A.将龟龟的尾巴拉直,泄殖孔位置超过尾盾边缘,则公龟的成分居高。B.大部分物种的公龟体型都比母龟小,海岛型陆龟(加拉巴戈、亚达伯拉)和苏卡达则相反。C.有些物种的公母体型大小差异性不大,如辐射龟、红腿龟、黄腿龟等。D.大部分物种的公龟都比较活泼好动,母龟则较沉稳。E.大部分物种的公龟到了成熟期,均会有主动嗅对方泄殖孔确认性别的举动。
以上判断方法只做为部分亚成体和成体的雌雄鉴别参考,并非一概而论。
10.判断年龄:龟的年龄计算方法,一般以龟背甲盾片上的同心环纹的多少来推算,每一圈代表一个生长周期,即一年。盾片上的同心环纹多少,然后再加1(破壳出生为一年)即是龟的年龄。这种方法只有龟背甲同心环纹清楚时,方能计算比较准确,对于年老龟或同心环纹模糊不清的龟,只能估计推算出它的大概年龄了。另外,加温饲养的龟龟由于生长过快,并不适用于这种方法来计算。龟
11.亚种:所谓的亚种是指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但彼此在某些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基因频度、染色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也就是说某物种的部分族群因长期的生态隔离,外观上与原物种已有显著的不同。多年下来,其体表的色泽、鳞片、皮肤已经有些许的变化。但去除生态隔离后与原物种之间仍能自然混血繁殖者,称为该物种的亚种。 陆龟的亚种归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潜颈龟亚目——龟科——陆龟亚科——各个陆龟属——陆龟种——陆龟亚种。
12.生长线(纹):在人工饲养过程中,由于陆龟生长速度较快,外甲的盾与盾之间开始扩张,其间的色素还来不及形成,便会出现白色或淡黄色及淡粉色的纹路。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色素的增加和角质的形成,生长线(纹)就会慢慢消失。但随着陆龟的生长它仍会出现。生长线(纹)的不断出现说明你的龟在长个,是一种健康的体现。
13.生长速度:同一物种内,每只龟的生长速度因个体差异(包括基因、体质、健康等不同因素)都是不太一样的,也是正常的;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生长速度也不能以各自的生长速度来判定谁快谁慢,因每一物种的生长速度是根据成体体型大小而定的,如苏卡达和印度星龟的关系比较。另外要知道一点,龟是一种寿命较长的动物,自然的生长速度本身就不快。人工饲养下,不要嫌它们长得慢而“拔苗助长”式的饲养,那样无疑会害了它们。故建议饲主们,尽量避免每天都大量得喂些丰富的食物或经常补充一些营养品,长得过快并非是一件好事!反过来,经常饿上两三天(健康的个体)对它们的长期健康是利大于弊的。
14.混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陆龟放在一个饲养箱内进行饲养。其最基本的原则是饲养温湿度和体型相近的、无传染疾病(包括肺炎、感冒、肿颈病、内外寄生虫病等)的、无对不同物种具有攻击性的陆龟方可长期混养。
15.错甲(少甲):龟在孵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遗传基因导致盾甲的不规则排列或缺少盾甲,属于一种天生的病态畸形。存在此类现象的陆龟无法再恢复原貌,生长速度也较缓慢,但不会威胁到生命。通常数量较少。
16.白化和黄化:龟在孵化过程中,基因缺失导致无法产生或极少产生黑色素,使整个外甲或四肢呈淡黄色,眼珠多为红色或少数的黑色。存在此类现象的陆龟无法再恢复原貌,生长速度也较缓慢,寿命也相对很短。通常数量极少,但国外存在人工繁殖的个体。
17.颈盾:位于背甲椎盾的前方,嵌于左右两片缘盾之间的一枚小甲片。有些个体的颈盾会在缘盾的腹面。而有些龟则没有颈盾,例如印度星龟、苏卡达和豹龟等。颈盾有时也是区别样子相近而物种不同的陆龟标志之一。如,亚达伯拉有颈盾,而加拉帕戈没有;缅甸陆龟有颈盾,部分西里贝斯陆龟和多数印度陆龟则没有。
18.CB(captive-breed)和WC(wild-caught):在这里是指人工繁殖(孵化)的陆龟个体和野生被捕捉住的陆龟个体在这里是指人工繁殖(孵化)的陆龟个体和野生被捕捉住的陆龟个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0 14:36: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