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s DE Haan1835方蟹科 头胸甲近似正方形,甲宽约2.5公分。体足均呈暗褐,螯足左右等大且无雌雄差异,掌节及两指红褐。眼窝外齿旁另有一齿,为其最大特征。会爬到红树林树枝上,摄食嫩叶或果实。活动于河口潮间带至高潮线的泥沙岸沼泽、红树林下或根部,偶有在其中掘穴而居者。
4.中型仿相手蟹Sesarmops intermedium De Haan1835方蟹科 甲身呈方形,额中部有凹陷,甲两侧有斜向隆起,含眼窝外齿共二齿,雄螯较雌螯大。整体呈红棕色,且体色由额端向第四步足渐淡而偏腊黄。以夜间活动为主,主食草及落叶。繁殖时会至海边释出幼体。活动在近海河川下游河岸、草地及海岸灌木丛、海岸林地下。
5.印痕仿相手蟹Sesarmops impressum H. Milne Edwards1837方蟹科 头胸甲呈梯形,额域有四处隆突,前侧缘含眼窝外齿共三齿,最外齿不很明显。螯掌节外侧密布白色颗粒。甲前部为黑色,余为深咖啡色。整体之边缘多有金黄色条纹。夜间活动为主,危险时常有弃螯而逃的自割的习性。活动在河口域及海岸水沟。
11.平背蜞Gaetice depressus De Haan1833方蟹科 甲身扁平近方形,宽约2.5公分,甲面光滑前半部大于后半部,含眼窝外齿共三齿,额缘呈缓波浪状,体色多变但以棕绿色为主,全身布有淡色斑点,螯足由基部向指尖趋红渐淡。雌雄外观差异不大,偶见变异个体。栖息并活动于各类型海岸潮间带的岩石堆下。
二、沙蟹科:头胸甲多少呈长方形,宽大于长;眼柄长,置于细长的沟形眼窝中。
12.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 de Haan1835沙蟹科 甲背前端有黑白网状纹,宽3.9公分。体色多变,步足由内而外呈红色至灰绿色,雄蟹才具大螯并常打开螯指上下挥舞,螯为橙色。眼柄很长而色如淡土,眼球色较深。退潮时会从洞口边挖土修筑烟囱型洞口,洞口附近常有拟粪颗粒。分布于海岸及红树林、河口湿地。鱼塭潮沟红树林底层及泥滩地都有其身影。
14.中华沙蟹(沙马仔,屎蟹,幽灵蟹)Ocypode sinensis Dai and yang1985沙蟹科 头胸甲呈方形,似痕掌沙蟹,体型更小,约2公分。两螯大小不一,大螯掌节内侧光滑且无发声隆脊。眼睛为黑,整体呈土黄色,有时会变暗,螯色较淡。行动速度较慢,昼伏夜出。穴居于高潮线沙滩上的海岸植被下,其洞穴通常很深,洞口也有喷射状沙堆。
15.三角招潮蟹Uca triangularis A. Milne Edwards1873沙蟹科 头胸甲呈似短梭状,甲两侧有一突刺,雄螯一大一小,甲宽约1.6公分,甲前半部及螯为金黄色散有黑褐色细斑点,甲后半部及各步足为黑色而杂有稀疏的白斑点。活动在高潮线的红树林底层或礁岩海岸礁石后方的沉积沙泥地。
34.豆形拳蟹Philyra pisum De Haan1841玉蟹科 甲宽2公分左右,状似圆球形而呈灰绿色,中央有一条黄色带,两侧有对称大小不一的黄色区块,另有颗粒散生于甲面。螯和步足大小差异很大,呈红白相间。雄蟹会以第一足从后方抱住雌蟹伺机交配。遇危险会潜入沙中。甲壳非常坚硬。栖息在潮间带沙质泥地,喜于退潮时在沙泥地积水处活动。
七、黎明蟹科 35.胜利黎明蟹(金钱蟹) Matuta victor Fabricius1781黎明蟹科 甲壳宽5公分,身体呈倒骆梨型形,黄绿色甲壳两侧各有一锐利棘刺,壳上密布深褐色沙粒状斑点。四对步足都是扁平的泳肢。退潮时会潜伏在积水域沙内,伺机捕食和尚蟹。涨潮则多钻出沙外活动,有聚集在潮水前端的习性。栖息于潮间带的沙质海滩。
3.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s DE Haan1835方蟹科 头胸甲近似正方形,甲宽约2.5公分。体足均呈暗褐,螯足左右等大且无雌雄差异,掌节及两指红褐。眼窝外齿旁另有一齿,为其最大特征。会爬到红树林树枝上,摄食嫩叶或果实。活动于河口潮间带至高潮线的泥沙岸沼泽、红树林下或根部,偶有在其中掘穴而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