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泡]黄颡鱼
<br/>[地方名] 黄腊丁、嘎鱼、嘎牙子 (福州叫黄甲) <br/><br/>[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为11~19厘米,体重30~100克。体长,后部侧扁,腹部平直。头大。吻钝。口下位,横裂,唇厚。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硬刺比背鳍硬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有短脂鳍。尾鳍深叉形。侧线平直。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br/><br/>[产地、产季] 分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均有出产。一般常年均产,4~10月份为旺季。<br/><br/>[经济价值] 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昧道鲜美,小刺,多脂。蛋白质含量 16.l克,脂肪0.7克,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发奶之功效。<br/><br/>一、生物学特性 <br/><br/> 1、形态特征:背部黄绿色,体则黄色并有断续的黑色斑块,腹部淡黄或白色各鳍均为黑色,体长,腹部平坦,后部稍侧扁,体裸无磷,头大宽平,眼小位于头的前侧上位,口下位,裂大。须4对,上额须长,下额须2对外额须长于内额须,背鳍硬刺,具有钜齿,胸鳍呈状,硬刺强大。 <br/><br/> 2、生活习性,黄颡鱼属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体中,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但出膜后仔鱼,在晴好天气,喜欢在水体中上层集群。 <br/><br/> 3、食性: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铒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刚出膜3─4天的仔鱼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在自然条件下苗种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及其它水生昆虫为食。人工培育可投喂绞碎的鱼肉汁及蚌肉碎未等,成鱼阶段主食小鱼虾软体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即可摄食动物性饵料,也食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是两种饲料混用效果较好。 <br/><br/> 4、生态习性:黄颡鱼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南北地区都可生长,耐低氧,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慢,一般一龄鱼个体重200─300g。 <br/><br/> 5、繁殖习性:性成熟年龄为2年以上,雄鱼3年以上,生殖期间,雄雌鱼有明显的区别,雌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雄鱼无此物。繁殖较适水温24─26℃,受精孵化水温25℃(72─80小时孵出),一般怀卵量为4500─5500粒/尾,卵为沉性,属粘性卵,最好采用人工受精的办法。<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12:15:04编辑过] 这个餐桌上不少哦! <p>味道8错,每次粗3条</p> <p>我的缸里面养了3只小的,只拍到一只,大家凑合着看吧</p><br/> 送我条。。。 那可以考虑...我写在本子上了..你逃不掉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雨魂XO</i>在2007-3-26 21:22:00的发言:</b><br/>送我条。。。</div><p>呵呵,精品概不外送!</p><p>不过可以带你一起去捞,哈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