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的疾病与防治
1.食欲不振 首先必须搞清病蛇停止采食的时间,以便及时加强饲喂工作。活动量不大,刚孵出的仔蛇以及产卵期的雌蛇常表现为食欲差,后者须每周强制喂饲数次。长时间绝食的蛇,其身体明显消瘦的亚成蛇、成蛇可以每月给食1次,特大蟒蛇可每3~6周给食1次,同时须检查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笼舍装置是否符合其生活习性,吞咽过程是否正常,并查清是断续性还是长久性的食欲不振。 临床症状 食欲不振是绝大多数疾病的非特异性症状。 病 原 ① 环境温度过低(夜间); ② 捕捉、玩弄过度; ③ 饵料的品种变更太快,体积太大;④ 处于蜕皮期或繁殖期; ⑤ 笼箱内有其它品种的蛇类存在; ⑥ 蜱虱等寄生虫的寄生。 防治方法 蟒蛇属于夜行性捕食动物,在野外捕不到食物时能耐饥饿,平时性情内向,人为地捕捉和玩弄会直接影响它的食欲,故新进的蟒蛇长时间食欲不振时可实施强喂。
非洲圆蟒从野外捕捉放进蛇园后6、12个月不进食,体重也会减轻,但这不会成为问题。关键是别去惊动它,并及时调整好饲养环境。野生圆蟒体内寄生虫较多,可用硫苯咪唑50毫克/千克体重,每周口服4次,以驱除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可用敌百虫(1%)喷雾治疗。圆蟒在野外常栖息于地下隐蔽的鼠洞内,人工饲养时发现其从隐蔽性好的蛇箱内伸出头来时,表明想吃食,这时可小心地往箱内投放幼(成)鼠等,观察它是否马上进食;夜间蛇箱周围应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声响,翌日检查饵料情况,发现完全不吃时应调换饵鼠,活鼠不吃时,可试用各种大小和颜色的死鼠,或在饲养环境内放上隐蔽性好的鼠窝,内放2~3只小鼠,供其捕食。如以上方法都失败了,蛇的身体又明显变瘦时可实施强喂。
也可试用新的诱喂法,即在饲养环境中放入报纸、空瓶、小木箱等,杀死饵鼠,打开脑门,挤出脑汁涂在其它饵鼠的鼻孔处,或涂擦在鼠体表上,并把大的饵鼠切成两半进行投喂,蛇一闻到鼠脑的味道时,一般会主动进食。北美东部有一种小蛇喜食避役类,常让饵鼠体带有避役类的味道后再投喂。此法也可试用。无毒蛇一般在夏末(8月底)进食,秋冬开始自然绝食,刚孵出的仔蛇可以2~3个月不进食,这是正常现象,不是食欲不振,无需防治。
2.呕吐 临床症状 美国蟒的幼蛇常有呕吐现象。采集它的粪便、胃内容物、结肠洗净液及呕吐物表面的粘液作镜检可发现寄生虫及卵,有的采用特殊的染色法检查担孢子虫。这种担孢子虫病可引起蛇慢性呕吐、体重减轻、胃肥大并最终导致死亡。该隐性担孢子体长约4~6微米,偶尔用粪便浮游法也能找到。 病 原 蛇喂食后立即捕捉来玩耍、蛇体内有大量寄生虫(原虫类)、环境温度高低起伏过大、饵物体积太大等,都是引起蛇呕吐的主要原因。
此外,病菌、病毒感染,异物刺激和器官发育不全,也会引起呕吐。因此,要注意蛇的饲养管理,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对蛇正常生活的干扰。 防治方法 现在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对其它寄生虫可用灭滴灵100毫克/千克体重与饵料混合,口服,2周后再投喂1次。
3.气管感染 临床症状 其症状为:
① 咽喉处发出沙哑的声音; ② 口腔及声门部粘液增多; ③ 张口呼吸; ④ 食欲不振; ⑤ 头向上翘至45度角。 病 原 环境温度变化(如从温室移至冷室)时,常可引起蛇的气管炎,游蛇科较蟒科易发病。当环境温度下降至21℃以下时,即使短时间内也可引发肺炎。 防治方法 诊断检查可用棉棒蘸取声门内侧或气管处的粘液作嫌氧性培养以及抗生素药敏实验。用粘液作细胞学诊断,可查出线虫及其卵。治疗期间蛇窝的温度以32℃为佳。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可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青霉素钾等抗生素治疗。培养结果为嫌氧菌时应首选青霉素钾,确诊为湿性肺炎(口腔粘液较多)时可选用阿托品,按0.02~0.04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临床经验表明,爬行类的蛇患湿性肺炎时使用阿托品治疗效果极佳。原因可能与蛇不能从炎症部位排出粘液有关,使用抑制分泌的药物可使粘液分泌减少,气管干燥。把病蛇头扭向腹侧,使其张嘴,也有助于粘液排出。另外,抗生素治疗蛇肺炎的一个疗程不少于3周。临床症状消失后应巩固治疗1周。治疗过程中可进行驱虫,每周2次。
大体型的蛇,尤其是蜕皮期的蟒常有呼吸声音粗大,腹部出现红斑,食欲不振,鼻孔蜕皮迟缓时呼吸音更为明显。听诊时听到平稳性的呼吸罗音不能视为病症。原因不明的病蛇,应先观察口腔内粘液多少,再听气管音。
4.口腔炎 临床症状 病蛇牙根部粘膜红肿、溃疡,不能进食,甚至引起病蛇死亡。越冬以后,天气变暖时,口腔炎发病率较高。冬眠出蛰初醒后,由于蛇体瘦弱,使得一些有害细菌乘机侵袭蛇的颊部,引起口腔炎,出现两颌肿胀。病蛇张口不能闭合,食物吃进又吐出,不能吞咽食物,最终导致不能进食、进水而饿死。 病 原 口腔炎是蛇的多发病,有时发病率高达50%。 防治方法 预防口腔炎的办法是,把冬眠初醒的蛇转移到蛇场上晒太阳,然后彻底打扫蛇窝卫生,再把经过日晒的细土填入蛇窝中的蛇室内,最后把晒了两小时以上的蛇放回蛇室。
发现口腔内粘膜由白变黄,并有肿胀或点状出血,粘液分泌过多时,可确诊为口腔粘膜腐败,即口腔炎。治疗口腔炎可先用雷佛奴尔溶液冲洗病蛇的口腔,再用龙胆紫溶液涂搽病蛇两颌,每天冲洗和涂搽1次,直至病蛇口中无脓性分泌物流出为止,一般10天左右能痊愈。对患轻度口腔炎的病蛇,可用上述洗口液轻轻地洗涤口腔,并口服抗生素。对患重度口腔炎的病蛇,应全身麻醉,切除坏死组织,并作细菌检查和确定首选抗生素。手术前要仔细地清洗患处,怀疑体内感染时,要作X线透视检查(齿用X光检测仪)。口腔内粘液可先用温水(40~50℃)清洗,再用1%洗必泰喷洒或涂搽。咽喉部被动张开之际,再喷洒药液,药液不要喷到气管里。用硫酸庆大霉素,对局部治疗也有效果。口腔内粘液过多时,可用阿托品清洗,每天1~2次。为避免口腔受伤,开口器之类器械应用纱布包好后再使用。
做坏死组织切除手术后,要避免在洗涤口腔时再度受伤,而且治疗时间轻者需持续1~2周,重者需几个月。治疗期可断食但不能断水,体弱者应实施强喂,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维护其正常的免疫功能。
口膜内膜腐肉组织切除痊愈后会导致蛇脸变形,以后可能会引起角膜炎,但不是口腔炎的复发。
|